正文 第20章 溝通,搭建通向孩子內心的橋梁(1 / 3)

原文: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傾聽,與孩子溝通孩子的最好方式

讓我們回想一下,每天下班回到家後,您認真傾聽過孩子給您講述的各種各樣的故事嗎?您的孩子是否十分想和您交流?當孩子在飯桌上興致勃勃地講述這一天裏學校裏麵發生的事情時,您可曾粗暴地打斷了孩子的演講?如果您曾經這樣做過,那麼,請您在接下裏的日子裏,能夠稍微耐心一點,認真傾聽孩子的講述,不要粗暴地打斷他的話。因為,在家庭教育中,學會傾聽孩子的講話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一個基本要求。學會尊重孩子,學會認真地傾聽他們的談話,才能夠創造更多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才能與孩子的溝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位母親因為生病,嗓子壞掉了,隻好被迫噤聲,接著,在孩子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讓她對自己之前的行為進行了反思。她的這個經曆對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一天,迪安放學回家,進門就嚷著:“我恨老師!我再也不到學校去了!”聽到孩子這麼說,在這位母親的聲帶沒病時,她就要嚴厲地回敬他、打斷他的話,直接讓他要聽從老師的教導了。

但是,那天那位母親因為不能發聲,就沒那樣做,她要看看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結果,正處於憤怒中的孩子,蜷伏在她身邊,把頭擱在她的膝蓋上,傷心地哭了,他說:“媽媽,今天老師叫我們寫一篇作文,我拚錯了一個字,老師指出了這個錯字,引起哄堂大笑,我窘極了!”這位母親聽完孩子的講述後,看著孩子傷心的眼神,她知道,孩子真的受到傷害了,於是她用手摟著他,他沉默了幾分鍾,接著他掙脫了母親的懷抱,平靜地說:“我要去公園和朋友們比賽跑步了。謝謝媽媽!媽媽真好!”

這位母親覺得很受震動,她想,如果她的聲帶是好的,估計在兒子剛說出第一句話的時候她就把孩子的話給打斷了,那孩子的痛苦也就沒辦法發泄了,他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會拉開了。幸好她不能說話,所以給了孩子一個傾訴、給了她一個傾聽的機會。所以,孩子對她的傾聽表示了感謝,孩子的情緒得到發泄後,心情又好了起來。同時,她的沉默換來了孩子的信任和理解,使他能吐露他的內心痛苦。實際上,我們的孩子有很多時候,情況都和這位男孩兒一樣,他們有時候知道自己錯了,有時候知道自己難受,他們隻是想找個人傾聽他們的心聲而已。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大人會有一種自我的想法,他們總覺得小孩子還小,覺得他們不會有太多的想法,就算有也可能很幼稚。就算耐心和他們談論一些事情也不會有什麼太大意義。甚至有人認為小孩子講的話都是無稽之談。其實,孩子談論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一個離家出走的十幾歲姑娘的母親深有感慨地說:“我不該去打斷她的話頭,不管她如何滔滔不絕。這樣當她長成十幾歲大姑娘時,有事就會和我商量了。”這就是一直不注重傾聽孩子的心聲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長期不傾聽孩子的內心,就會與孩子之間產生越來越大的代溝,會讓孩子不再信任自己的父母,會讓他覺得更加孤寂、無助,心理素質差的孩子遇到挫折後,甚至會走極端。

事實情況就是這樣,如今社會上的人們,需要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麵對著無數的選擇無所適從,世界變得多樣化。人們變得越來越浮躁,很少有人能夠認真傾聽別人說話了,都隻顧得上自己的工作、應酬。所以,耐心地聽孩子講話的父母似乎越來越少了。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孩子靠近時不得不應付一下,並說出“不善於與孩子打交道……”之類的話,說完就急忙躲開了。當孩子在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的見聞時,很多父母都是隻顧著看報紙或電視,隨聲附和地聊上幾句,很少看到父母麵對麵地耐心地聽孩子說話的情景。結果,等到孩子出事的時候,父母則開始抱怨,我們常常聽到父母歎息說:“孩子有什麼話也不給我說,我說什麼孩子也不入耳。”而孩子們則說:“父母光說自己想說的話,可我想說的話,父母都不聽。”其實,不是孩子不願意說給我們聽,而是,曾經在他很高興地說給我們聽的時候,我們用冷漠的態度回絕了他,時間長了,孩子還會願意說嗎?

這種令人擔憂的惡性循環還在很多個家庭中不斷地上演。當我們的耳朵忙著打聽一些八卦消息的時候,我們忘記了,聆聽是表示關懷的一種方式,可以使親子間形成良好的關係,並建立友誼,我們忘了,應該在耳朵的空間裏,留出一片空地交給孩子。

其實,傾聽孩子會有很多好處。不僅了解孩子,其實也是放鬆自己的一個辦法,當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它可以增強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增進相互的信任感。家長有必要定期抽出專門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會越來越深。你願意傾聽他時,他就會願意給你吐露更多的事情,會把你當做朋友,會對你產生十足的信任,那麼,家庭裏的氛圍就會很好。

家長在傾聽孩子心聲的過程中,不能抱著敷衍的態度,草草了事。像是應付差事。敷衍是欺騙不了孩子的,他們能夠感受到你真心的程度。在交流過程中,不僅要聽他說話,還要注意他說話的語氣和表情,讓他選擇題目,表示諒解和同情,同時,對他的意見和判斷不要輕易做出附和或者否定的結論,而是要耐心聽他講完,讓他走出激動的情緒之後再進行引導。隻有把耐心傾聽孩子的話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世界就能漸漸地看清楚了,做父母就會從中發現樂趣而不是苦惱。

在我們傾聽孩子講話的時候,必須要明白,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及時解決問題,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自己成長、發現問題。孩子也是和你我一樣的人,隻是他們的目光更少受到世俗的汙染。無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都要盡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閑時間再說。與孩子談話,為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導孩子的機會。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傾聽孩子的談話,這樣有助於贏得孩子的信任,這樣孩子才願意把他所有的事都告訴我們。而對我們來說,了解孩子頭腦裏想的是什麼,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當孩子與我們談話時,我們要盡可能地立即與他交談,我們的及時關懷,會讓他感受到他在我們心中的重要地位,這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安慰了,會讓孩子感到更加安全。更信任你,更崇敬你,把你當成人生的導師與目標。

每個孩子都渴望表揚

其實在所有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表揚,包括您的孩子在內,沒有一個孩子例外。但是,您是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了孩子足夠的表揚呢?

在大部分孩子的眼裏,父母就是他們心裏最在意的人,就是他們心裏的天空。父母的一句“我愛你”“寶貝你真棒”“你真可愛”“將來你一定有出息”“你真是爸爸媽媽的乖孩子”都會成為孩子們最喜歡聽的話。鼓勵,永遠是孩子最需要的。相反,孩子最不喜歡聽家長說的,就是對他們的謾罵,諸如“你弱智啊”“笨蛋”“你傻啊”“你真不爭氣”“不喜歡你”“滾出家去”……這類的話對孩子說多了,孩子對父母的感情就會慢慢由敬愛變成憎恨。

不管什麼時候,鼓勵式教育都是孩子心中的期盼;而否定式的,比較式的,侮辱式的方式,則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莫大的傷害。孩子渴望表揚,可能每天陪伴著孩子的家長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因為每天麵對的是孩子熟悉的動作與表情,可能孩子得到表揚後的變化,家長也沒太往心裏去。但是,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哈佛式的教育方式十分注重細節,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多觀察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小小進步,並給予表揚。即使再差勁的孩子都會有進步的時候,他們都值得表揚,我們尤其不能忽略這類孩子的進步。有位老師通過比較觀察全班同學的表現,很快就發現了所謂的“差生”的進步之處。

剛開學沒幾天,老師便發現班上有位叫邁克的男孩,學習習慣十分不好,當別的同學都在認真聽講,非常認真地做筆記時,他卻總是喜歡做一些小動作,而且還喜歡打擾周邊的學生。不過,老師從來都不會粗暴地批評他,隻是通過委婉地勸說試圖改變。兩周過去了,老師的委婉勸說似乎並沒有取得好的效果,他依然是我行我素。

後來,老師終於有了新的主意。這一天,他照例提前五分鍾來到了班級,靜靜地看著這些孩子玩耍。同樣也看到了邁克,老師走他跟前說:“你今天的衣服可真好看啊!”

開始,邁克並沒有變現出非常高興的樣子。後來老師又問:“你的衣服是在哪買的啊,我自己也想買一件這麼漂亮的衣服。”這個時候,邁克微微地一笑,非常得意地告訴老師他是在哪兒買的。接著上課鈴響了。老師像往常一樣上課,但邁克卻表現得很不一般。往常,他很少發言,今天他卻表現得特別積極。而且,讓老師驚訝的是,直到下課,他都沒有做任何的小動作。

下課後,老師仔細地思考、分析了一下,認為自己課前跟他的談話起到了作用,他得到了一些的肯定和表揚,他覺得老師在關注他,所以,他就更想表現得好一點。這樣看來,孩子的世界真是很單純啊!你走進他們的生活,與他們平等相處,也許,隻是不經意間的一句表揚,就會成為他改掉壞習慣的動力。

在班上,還有一個女孩兒叫吉娜,她與邁克的性格和表現是剛好相反,她十分內向,總是那麼害羞,老師叫她她都不敢應聲。上課的時候,老師如果叫她起來回答問題,她也站起來低著頭不敢作聲。有了邁克的例子,老師就想,也應該找機會表揚表揚一下吉娜,相信她也同樣渴望老師在同學麵前表揚她,給予她的表揚,也許能夠讓她變得大膽自信一些。

於是,當班上有同學正在吵鬧嬉戲的時候,老師便表揚吉娜同學非常安靜,遵守紀律,這樣的學生老師非常喜歡,如果她還能夠勇敢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話,老師將更喜歡。於是,接著老師就提了一個問題,沉默了許久,看見她慢慢把手舉起來了。她站起來後,猶豫了好久,才用很小的聲音回答了問題。於是,老師馬上讓她坐下了,並且帶頭鼓起了掌,在全班同學麵前表揚她:“雖然她回答問題的聲音很小,但是,能夠勇敢地舉手,並且站起來開始回答問題,就是很大的進步!老師很高興,老師也很希望吉娜同學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裏再接再厲,因為她很聰明,老師相信,她能夠做得更好!”說完話後,大家看見吉娜羞澀地笑了,以後的課上,她也表現得越來越積極。

學期過了一半了,班上又出現一個“調皮大王”加米奧,平時,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勁,總會在上課的時候發出尖聲,當老師管束他時,他反會洋洋得意地說:“這聲音多好聽呀,就像美妙的音樂一樣!”

這天,到課間休息的時候了,其他孩子們都在玩玩具,加米奧卻坐在老師的身邊,一會兒問老師渴嗎?一會兒問老師累嗎?渴了給他倒水,累了給他捶捶背。老師心裏想:今天這個加米奧真好!上課了,老師發現加米奧的臉蛋紅紅的,但眼睛卻認真地看著老師,還積極地舉手,沒有唱他的“美妙音樂”,也沒有做小動作、打擾其他同學或者進行搗亂。於是,老師一連在全班同學麵前表揚了他三次,加米奧顯然非常高興。下課後,老師走到加米奧身邊,摸摸他的頭,老天啊,好燙啊,老師明白了,原來加米奧是發燒了,難怪今天這麼安靜,他是沒有什麼力氣到處跑動,到處鬧騰了。於是,老師趕緊給他媽媽打電話,告知加米奧生病的事。後來,當他媽媽來接他去看病時,他卻不願走,他說:“老師今天表揚了我三次哦,我不回去呢,我還要老師表揚我!”

這三則觀察日記,都是孩子渴望表現的最好證明。可能,在家裏的時候,做父母的往往難以發現這些細節,但是,在學校時,麵對眾多孩子,通過對比,老師就能很快發現孩子在接受表揚後的變化。即使隻是一次小小的表揚,對孩子的心靈鼓舞作用也是巨大的。所以,善於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積極的正麵的動機,讚美孩子已經做到的部分。這樣,孩子就逐漸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不斷繼續保持。在哈佛式的教育方式裏,隻要努力進步的人,都可以平等地得到表揚!這便是哈佛式教育裏最普通的激勵機製。

所以,在我們生活中,挑選出那個適當的時候,千萬不要吝嗇您的表揚,孩子的內心深處其實就渴望著您一句簡單的表揚而已,為什麼要讓他們失望呢?

原文:還有你的感情問題怎樣了?來信一字未提,我們卻一日未嚐去心,我知道你的性格,也想象得到你的環境;你一向濫於用情;而即使不采主動,被人追求時也免不了虛榮心感到得意:這是人之常情,於藝術家為尤甚,因此更需警惕。你成年已久,到了二十五歲也該理性堅強一些了,單憑一時衝動的行為也該能多克製一些了。不知事實上是否如此?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多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這一著,必招後來的無窮痛苦。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在我國,大多數家長都是禁止自己孩子“早戀”的,而他們的理由是: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不知道可以和什麼樣的人交往,“早戀”會影響學習。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隻是站在家長的角度看,這理由是十分充足的。可是從孩子角度看,處在青春期中的他們既然春情萌動,那麼任何說教都是無濟於事的。正常的性生理長期得不到排遣,光靠“禁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還會引發更加強力的反彈。

所以,作為一個智慧而開明的家長是不會禁止孩子“早戀”,而是“參與”其中,這樣才能把自己原來的所有擔心一掃而光。例如,一位女兒吞吞吐吐地對母親說,有件事情不知該不該對媽媽講。母親回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秘密,如果你覺得可以跟媽媽說,你就說;如果你覺得還是不說為好,那你就獨守秘密。女兒想了想還是對媽媽說了:自己喜歡上了班裏的―位男孩,雖然他成績並不怎麼出眾,可是他的體育特棒,長得有些像劉翔。

媽媽首先感謝女兒對她的信任,然後顧左右而言他,不對此作任何評價,而是回憶起了自己中學時代的―則故事。媽媽說,她在讀縣一中時也愛上了一位男生。她覺得,這位男生就是自己今生今世的最愛了。所以當這位男生向她表達愛慕之意時,她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可是很快,她上課時無心聽講,整天不知道在想什麼,學習成績當然很快就掉了下來。老師批評她:家長關心她,她自己也想把學習搞上去,可是有口難言。她覺得,這樣下去可不行,否則會毀了自己的,於是和那位男生商定,大家盡量把對對方的愛情埋藏在心裏,高考之前絕不提起,這才是給對方的愛,這才是真正的愛,而不是短暫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