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孩子的心態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人的心態是隨時隨地可以轉化的。如果你心裏一直想的是快樂的事,就會變得快樂;心裏總是想的是傷心的事,心情就會變得灰暗。
曾經有一個少婦去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的,為何尋短見?”少婦哭訴道:“我結婚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不幸病死。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艄公又問:“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少婦說:“那時候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那時候你有丈夫和孩子嗎?”“沒有。”“那不同現在一樣嗎?隻不過是命運又將你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少婦聽了,心裏頓時豁然開朗,告別了艄公,高高興興地跳上岸。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態非常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心中擁有陽光,才會全身燦爛;心中充滿歡樂,才會滿臉微笑。最快樂的人並不認為一切東西都是最好的,他們滿足於自己的一切。不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撥開雲霧見晴天,為自己擁有的而慶幸,亮出心裏的彩虹。盡情享受每一天的恩賜,把握短暫的每一分鍾每一秒鍾,快快樂樂地讓心跳起來,開開心心去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畫展,讀一本好書,你會發現陽光心情並不是什麼奢望。
青少年的一生要經曆很多事情,但是,麵對相同的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
有這樣一幅漫畫,說兩個小孩背靠背站在草地上,男孩腳下一個足球,女孩身邊一把鐵鍬。他倆都望著正在下雨的天空。男孩哭了,女孩笑了。人生也是如此,同樣是進退留轉,對樂觀的青少年來說是一種責任,是一股動力,而對悲觀的人來說,把握不好,則會給心理、身體、學業帶來負麵影響。
所以,在人生的“關口”上,保持樂觀心態非常重要。隻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避免讓自己陷入困境,才能避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有個關於兩位母親的故事讓人深思:一位母親有兩個女兒,大的賣鹽、小的賣傘,下雨天她愁大女兒賣不出鹽,晴天愁小女兒的傘賣不出去,所以無論什麼天氣她都愁眉苦臉。另一個母親乘船去英國看女兒,突然遇到險情,船上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隻有她鎮定自若。後來人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有兩個女兒,一個已經被上帝招了回去,一個還在人間,所以無論生死,都能看到其中的一個女兒。前麵那位母親為什麼不能像這位母親一樣,換個角度想問題,不就能天天快樂了嗎?
我們無法改變人生扭轉命運,但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觀;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改變別人,但至少不難改變自己的心境。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前程。
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心態,以樂觀的心態處世,換一份心情,變一種態度,轉一個角度,才能在困難麵前建立信心,才會沒有恐懼,並最終走向成功,從而獲得美好的人生。樂觀心態才有快樂生活
居裏夫人瑪麗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家的生活非常困難。但就是這樣的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的生活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非同尋常的意誌。她是波蘭人,高中畢業時,因波蘭不收女性入大學,對她打擊很大。但她讀大學的信念並未因此而改變,於是決定通過做家教攢錢去法國留學。在做家教時,她與主人的長子熱戀,但因貧富懸殊而被拆散。然而,她仍沒有消沉,在調整好情緒後,又堅定地麵對人生。幾年後,她隻身來到巴黎,1895年與比埃爾·居裏結婚。他倆共同就柏克勒爾在當時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在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挫折後,先後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和比埃爾·居裏、柏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她丈夫不幸死於車禍,她強忍悲痛,繼續研究放射性現象,獲得了新的成就,並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等論著,對原子核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1911年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樣,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不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而且成為在兩個不同科學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決定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確切地說,你所必須麵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到一些可怕的情況,我們就會害怕;如果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我們恐怕就不會安心了;如果我們想的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裏,大家都會有意躲開我們。
樂觀的人是一個總是追著太陽奔跑的人,盡管在前進的路上會有陷阱和泥潭,會有大山的阻攔,會有大河的阻隔,會有風吹雨打和兩肩霜花,但是他總是能從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失敗中看到希望,因為他堅信勝利就在眼前。同時,樂觀是無形的,但它是有力量的,有時樂觀的力量又是超乎尋常的。它使你的心靈永葆青春,使你的生命增添光彩;使你的生活灑滿陽光。隻有養成樂觀自信的習慣才會取得成就。
一個人的誌向應從小樹立,而生活中樂觀的習慣,就應從學生時代養成。一種好的習慣一旦培養起來,將會有益於我們整個的人生之路。生活離不開快樂,我們沒有理由愁眉苦臉。樂觀的人才會有最美的笑容,而笑容會使生活更美。所以,我們為什麼不樂觀豁達笑對人生呢。看看我們身邊的成功者吧,哪一位不是以樂觀、奮進、頑強去戰勝困難的榜樣,可以說,沒有樂觀的健康心態,要想成功實在困難。那麼,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嗎?培養我們生活中樂觀的習慣吧,這將是走向成功的心理階梯和精神食糧。
人生在世,遭遇艱難困苦是免不了的。生活進程不會是直線,不會是一帆風順,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不如意。得意與失意,好比事物的兩個方麵,就像陽光下的物體,有光明麵也會有陰暗麵。當你麵對困境,麵對艱難,當你遭遇打擊和不幸時,你應該讓自己樂觀、豁達、灑脫。
其實,樂觀與悲觀都從心裏起。世界著名成功學家卡耐基在他的一本書裏說:“改變你生活的九個字: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決定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為,生活是由思想而來。”世界上的不快之事,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
若能曆經艱難,其才智越經磨煉,越不同凡響,“增益其所不能”,方能成就大事。當然,我們絕不能將快樂建立在一種不求進取、隻圖輕鬆的態度上。快樂應建立在一種平和、坦蕩、自然、奮進的心境和行動上。作家舒乙在寫冰心老人的那篇課文中說:“她胸懷宛如大海,可以波濤大作,可以平靜如鏡,擦去眼淚,依舊笑對人生,相信未來光明……”說得多好哇,在不幸來臨時,我們就該像冰心老人那樣,擦幹眼淚,依然笑對人生。假如生活對你不公,今天給了你太多的打擊,但你仍應樂觀以對,相信今天很快會過去,今後的日子會很長。憧憬未來吧,那是光明之所在,未來總是美好的,沒有過不去的溝溝坎坎。要像司馬光所說:“學不至於樂,不可謂之學。”在學習中也要從中感到快樂,才叫真正的學習。越在逆境中越要勵誌,不能絕望,絕望是半個死亡,希望才是整個生命。西歐諺語雲:“上帝愛你,才叫你吃苦。”我國亦有“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誌,餓其體膚”的古訓。這些都是要人樂觀、無畏、向上。李廣田說:“隻有對前途樂觀的人,才能不怕黑暗,才能有力量去創造光明。”必須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泰戈爾認為:“不管你遇到什麼,都要竭力從中選擇它好的一麵。”羅曼·羅蘭說:“要用樂觀的態度來解釋這個世界。因為隻有當我們認為它好的時候,它才好。”所以,生活不需要悲觀失望,生活需要的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孩子能否擁有樂觀的心態是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培養的。對於孩子經常出現消極的態度,家長應當參照以下幾點來修正孩子的心態:
(1)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在培養、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應該以身作則,或者用其他方法來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能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心情,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自信,奮發有為,奪取事業和人生最終的成功。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
(2)教孩子調整心理狀態
應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樂觀,其秘訣在於有適應力很強的心理狀態,這使他們能很快地從失望中振作起來。在孩子受到某種挫折時,要讓他知道前途總是光明的,並教孩子注意調整心理狀態,使他恢複樂觀的心情。
(3)為孩子排憂解難
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即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隻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4)不必怨天尤人
世事難料,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你決定了,就去做;如果你盡力了,就別後悔。實現與否,有時那是許多客觀條件所決定的,隻要主觀上盡了全力,你就可以笑對世人。王安石說:“盡吾誌也,尚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做父母的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培養孩子的樂觀與開朗。
(5)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平時注意孩子的愛好。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樂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