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修養身心良好的品德習慣(2 / 3)

(2)注重培養孩子全麵鍛煉身體的習慣

少年兒童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更應該注意全麵鍛煉、全麵發展。什麼是全麵發展?首先,從身體形態上來講應該是勻稱的,即上肢、下肢和軀幹發育是勻稱的,從內髒與肌肉來說發育是協調的;其次,從身體素質上來講是全麵的。一個身體全麵發展的人,應該練好耐力、速度、力量、靈敏、協調柔韌等,而不是光有速度沒有靈敏、光有力量沒有協調柔韌、光有耐力沒有速度等。一般情況下,孩子一旦對體育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較容易親身去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父母要端正心態,對孩子參與的項目不要有過高要求,不要逼著孩子什麼都要做到精通,記住,興趣最重要、參與最重要。

父母有空可以多帶孩子去觀看各種體育比賽,或者在家中與孩子一同欣賞各種體育節目,欣賞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做出各自的評價,使孩子在聊天中獲得興趣。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特點,鼓勵孩子參與合適的項目,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體質好、喜歡活動的孩子,可以直接讓他參與一些體育項目的鍛煉;體質弱、不愛活動的孩子先讓他參與一些體育遊戲,待他有了興趣,再讓他參加跑跳、投擲、球類等體育活動。另外,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運動量,年齡小的孩子適宜多做些較為緩和的、活動性比較強的運動,不宜做用力過大、憋氣、負重的練習項目。

同一項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促進孩子的全麵鍛煉、全麵發展,如在學習遊泳的過程中,可以通過50米快遊來發展速度,可以通過100米、重複幾組的方法來發展速度耐力;可以通過刻板練習來發展力量等。

此外,由於孩子年齡小、體質幼嫩又缺乏運動經驗,因此在開展運動的時候,父母應該掌握運動要領,還要做好示範動作,加強對孩子的指導與保護,防止發生事故。

(3)親近大自然

遠離自然的生活,不僅讓孩子缺乏想象力,缺乏應對各種複雜環境的能力,更使孩子的身體缺乏與陽光、新鮮空氣的親密接觸。於是有的孩子雖然天天補鈣,但還是會缺鈣;有的孩子已經很胖但卻缺血;有的孩子雖然整天在一些器械上鍛煉,卻依然小臉慘白。因此,讓孩子走向大自然,不但可以開闊眼界、增強見識、豐富知識、積累閱曆,而且可以讓孩子在與自然障礙作鬥爭的過程中,學會克服困難,從而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一是父母可以利用休閑時間帶孩子進行下列一些項目練習。如運動旅遊、遠足、登山、長距離騎自行車、水上遊戲、風雨雪中的適應性活動等。在活動中請孩子來安排和設計,盡量發揮孩子的能動性。這些生活體育項目看起來簡單,其實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鍛煉。二是把興趣和鍛煉結合起來。比如,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到城市周圍的各種曆史古跡去,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看到曆史遺跡的美,更可能培養他對運動、自然的興趣。三是在鍛煉中不斷改變和提高要求,從而發展孩子的探索性和自我性。如當父母帶孩子去登山的時候,剛開始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爬低一些的山,路上應允許孩子休息,漸漸地可以取消半路休息等內容。

父母不僅要在觀念上有所改變,還要懂得一些自然、生物等方麵的知識,這樣在與孩子交談的時候才有話可說,也才能憑借自己的智慧吸引孩子熱愛自然。隻有成年人先做一個熱愛自然、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才能帶動孩子們親近大自然。

培養一個健美的孩子

“生命在於運動”是一句已經很古老的話了,我們可以類推出:“健康在於運動”“青春在於運動”“美麗在於運動”……隻因為運動的狀態才是人生最飽滿最自然的狀態,它也能帶給人許許多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流光溢彩,帶給人許許多多生命裏最重要的體驗。各式各樣的運動能帶給你青春飛揚的信心,帶給你義無反顧、一往無前的勇氣,因為運動以最直白的最樸素的方式展現了人的積極向上的本質。

素有“運動少女”之稱的孟雪瑩剛開始一直怕運動。雪瑩怕跑不快,怕下水,怕鉛球扔在腳前,小山羊看作大老虎,所以雪瑩成績優秀內心卻羞怯無比,跟人說話容易臉紅,對一切陌生之物心懷恐懼。在雪瑩念大學之後,她心中常有種種目標,卻常感體力不支,要靠比別人更多的睡眠時間來恢複精神。雪瑩羨慕那些從小就有運動素質的人,羨慕他們渾身用不完的精力。

人的一生是那麼短暫而有限,假如有一個棒棒的身體,那麼可以多幹多少事啊!在一個節奏特快的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雪瑩相信這句話:“一切優越始自於身體的優越。”

喜歡“運動”並非就是一定要成為像鄧亞萍、郎平一樣,雖然他們的矯健英姿、奮力衝殺實在讓人感到刺激而鼓舞。

堅持鍛煉才會雙腿修長,肌肉結實。冬天每天清晨去操場或馬路慢跑,呼吸新鮮芬芳的空氣。夏天每天去遊泳,讓皮膚曬得黑黑的。如果你堅持練啞鈴、練單杠,這樣當你跨進大學的宿舍時,自己一下便能把大大的衣箱擱在上鋪,而不用老爸或任何人幫忙。堅持練投籃、練翻滾、練乒乓球,頭腦因此而靈活機敏,目光因此而炯炯有神。堅持練韻律體操、舞蹈,身材就會很好。

國內最好的時裝模特大都是運動員出身,或是籃球好手、或是賽艇運動員,這沒什麼奇怪,運動給了人一個好身材,還賦予人自信、勇氣與毅力。退役的運動員幹什麼都很成功,李寧做服裝、郭躍華開餐館做運動鞋。這不是什麼神話,而是定律、常規,因為隻有擁有不竭的體力才有不竭的想象力。於是,在雪瑩想象的倒流時光中,自己是一個1.70米的高個子苗條少女,她擦著因運動而流下的汗水,自豪而又自信,臉上有光彩照人的健康無比的紅潤。

不用模仿滿街的吊帶衫,七分褲,隻穿白色的棉背心、短褲,在一色的流行中出類拔萃。這樣永遠不要為穿什麼時裝而操心,不必塗胭脂用口紅,雪瑩喜歡樸素自然大方,去大口吃飯,大口吃肉,讓挑食與節食見鬼去吧。健康的形體與健康的精神,是金錢永遠無法裝扮的。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的形體是生成的葫蘆做成的瓢,不會有什麼改變,因此,對孩子的營養、鍛煉、坐立行走的姿勢等皆任其自然,並不在意,以致孩子於不知不覺中產生了種種形體上的缺陷。這不僅影響孩子的體態美,而且有礙他們內髒器官的生長發育,貽害匪淺。

那麼,怎樣使孩子的形體臻於健美呢?我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

1.注意營養。合理的營養是促使孩子正常發育的物質基礎。孩子時期生長發育迅速,需要保證必要的營養供給。出生頭幾個月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隨著消化力的增強,要及時增添魚肝油、蛋黃、水果汁、菜泥等輔助食物。斷奶後,食物品種要多樣化,每天飲食中需有足夠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無機鹽。缺乏蛋白質,身高體重增加緩慢,易導致體型矮小,肌肉鬆弛,精神不振;缺乏脂肪,身體消瘦,影響發育;缺乏無機鹽,妨礙骨骼生長;缺乏維生素,會引起佝僂病。不過營養也不宜過多,否則,吃得多活動少,會變成肥胖兒,容易引起疾病。

2.進行健美鍛煉。從生理上講,兒童時期可塑性大,在這個時期如能根據身體發育狀況進行科學鍛煉,會給體形發展帶來理想效果。孩子從呱呱墜地就應注意鍛煉,孩子稍大一點,可練習爬、坐、攀的技能,並注意衣服不要穿得過多,盡量讓他自由活動。這樣既能促進生長發育,又接受了自然力鍛煉,會長得更結實。7~8歲以後,下肢進入迅速增長期,這時就要讓孩子參加跳繩、跳高、奔跑、打球等運動,以促進下肢骨的生長。還要讓他們加強胸部和腹背肌的練習,如做擴胸運動、俯臥撐、仰臥起坐、遊泳、棍棒操等。這些運動能有效地促進胸廓的發育,使胸部寬闊,背部挺拔,並能矯正雞胸、脊柱彎曲等畸形。

3.時間不易過長。孩子好動,玩起來不知道累,但他們各組織、器官都比較脆弱,心血管係統的調節機能也不夠穩定,所以鍛煉時要掌握好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原則,避免進行心髒負擔量過大、持續時間過長的激烈運動。否則,對骨骼的發育有害,容易使骨化過早完成,長不高,甚至會引起脊柱彎曲或骨盆變形。

4.保持正確姿勢。俗話說,“站如鬆,坐如鍾,臥如弓”,這是合乎科學的。因此,平時應嚴格要求孩子坐時上體正直,兩肩齊平,兩腳撐地,大小腿呈直角,前臂平放桌上。如坐相不正,低頭,胸口緊靠桌沿,兩肩不等高,則很容易形成駝背、脊椎前凸或側凹、斜肩、近視等毛病。其次,站和走也要挺胸抬頭,身體正直。如長期站姿不正或肩壓過重,不但會含胸駝背,而且可引起扁平足。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姿勢,教孩子走路、站立及坐的正確姿勢,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5.注意孩子的體形訓練。5~10歲的孩子身體發育很快,如果這個時期,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身體姿態,就會逐漸固定,從而破壞孩子形體的健美,甚至會給以後生活帶來煩惱。鍛煉身體讓你快樂

鍛煉並不是盲目地參加運動,而是需要25%的辛勤汗水加上75%的堅定決心。換成另一種闡述即:一份體能上的努力和消耗加上三份的內心自製。

萬事開頭難,隻要你開始著手去做就會習慣成自然,養成了習慣就會做起來心情舒暢、樂在其中。

鍛煉能使你比昨天更健康快樂。鍛煉能增強你的體能,鬆弛你緊張的神經,還能使你擁有更堅韌的精神。隻要你堅持有規律的運動鍛煉。你的許多問題就能消失無蹤或迎刃而解,你將獲得更強的信心。

鍛煉身體是對時間的聰明利用,也是一種絕妙明智的“投資”。

鍛煉是人們預備好隨時應付人生各種挑戰的一種積極有效的方法,它能使你獲得關鍵時刻必須具備的一切素質和機智的反應協調能力。

保羅每天都感到有氣無力,他的健康情況差極了。每天他都起得很晚,卻睡得很早,他也極少鍛煉。

有一天,一個朋友說:“你應該試著早起並鍛煉!”

他聽從了朋友的勸告,每天早起,並進行鍛煉,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變得精力充沛,他的同事和上司都感到驚奇。他的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原來八九個小時的工作,而現在僅用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了。這時候,他深切體會到了,這一切改變都是健康給他的,他懂得了健康的力量。

堅持鍛煉是幫助你開啟機會和成功之門的神奇鑰匙。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蘊藏著非凡強大的力量。身體和精神的健康是將這種非凡力量從我們體內釋放出來的“扳機”。

鍛煉是人們獲得新生的方式。當你完成一次富有成效的鍛煉之後,通常你不僅僅會感到身體舒適、心情舒暢,而且對工作和生活充滿更強的自信。培養孩子的愛國精神

老子說:“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知道滿足者不會遭到恥辱,知道適可而止者不會導致失敗,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現在有很多孩子,一提到外國,就什麼都好。一提到祖國,就什麼都不好,又說不出什麼理由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孩子愛國、相信祖國就是“知足常樂”,就可以產生一種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就可以變成一種強大的動力,激勵孩子奮發努力。

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嶽飛小的時候家裏很貧窮,母親就用樹枝在沙土上寫字教導他,還鼓勵他好好鍛煉身體。後來嶽飛勤奮好學,並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

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侵犯中原。嶽飛立誌要報效國家,把金兵趕出中原地區。在母親的鼓勵下,他打算去從軍。走之前,他的母親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嶽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訓,那四個字成為他終生遵奉的信條。

立誌報國的嶽飛每戰必勝,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嶽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英勇的抗金軍隊“嶽家軍”。嶽家軍的士兵都遵守紀律,寧可挨餓,也不敢打擾百姓;晚上如果借宿在民家或店鋪,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生、清洗餐具後才離去。嶽家軍留下了“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美名。

嶽家軍的旗幟,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帥長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當嶽飛領兵追到距金兵大本營隻有四五十裏地的時候,眼看就要收複江山,把金兵趕出中原了,卻接到朝廷退兵的命令。因為皇帝趙構怕嶽飛打敗金兵後,接回原先的皇帝,那自己的王位就不保了;又怕嶽家軍強大起來,成為自己政權的威脅,因此和奸相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嶽飛退兵。

嶽飛揮淚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隊,痛哭起來。後來,秦檜誣告嶽飛謀反,將他打入大牢,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死時僅39歲。

嶽飛雖然慘遭殺害,但他報效國家的精神卻深深地銘刻在世人心中;而奸臣秦檜等人卻被鑄成鐵像,長跪於英雄墓前,被世人唾罵!

嶽飛小時候就立誌報效國家,長大以後對國家更是忠心耿耿。他帶領“嶽家軍”屢建奇功,打得敵人聞風喪膽,成為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嶽飛雖被陷害,但他用自己精忠報國的行動,贏得了人們的讚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誌向的人一定要心懷天下,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學過中國曆史的人都知道,上下五千年,愛國主義是一條粗重的紅線貫穿其中,艱苦卓絕奮鬥,創造燦爛文化,抵禦外來侵略,推動社會進步,愛國主義是強大的精神動力。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人們都會背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人們都會講“精忠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多數國民的心裏紮了根。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精神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每位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我國人民打開國門,充分吸收外國優秀的文明成果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實踐證明,對外開放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堅持對外開放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如果說戰爭年代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那麼,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和騰飛,投身到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改革事業中去的改革者們,才堪稱當今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中國在經濟上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也要不斷地擴大交往與交流,民族文化與文明麵臨著外來思想文化的衝擊。在日益增多的對外交往中,一些人對我國國情和我們過去工作中的一些失誤缺乏正確認識,盲目崇拜資本主義國家,有的甚至全盤肯定資本主義的一切,製造民族自卑感,直接或間接地為“全盤西化”服務。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資本主義、封建主義流毒泛濫起來,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麵因素,使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迅速膨脹。社會事業心、責任心、正義感削弱和淡化,道德水準下滑,醜惡現象增多等。一些地方和部門產生了官僚主義、以權謀私、貪汙受賄、違法亂紀等腐敗現象。由於對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夠,他們的愛國主義意識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淡薄。

因此,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這對於加強全國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防止和扼製權力腐敗和道德滑坡,使人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增強識別善與惡、美與醜、榮與辱、先進與落後的能力,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發展都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同西方世界打交道時,中國雖然始終抱著友好和合作的真誠願望,但也時時遇到某些傲慢大國的威脅和製裁。隻要我們回顧我國的曆史特別是近、現代史就能夠以史為鑒,找到答案。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中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日益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在近、現代百餘年的曆史進程中,無數誌士仁人為挽救中華,救亡圖存,前仆後繼,不屈不撓;寫下了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壯麗篇章。鄧小平同誌多次談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我國的罪行,強調要用中國的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他說:“要懂得些中國曆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因此,了解中國的曆史,吸取近代中國用血淚所凝結成的慘痛教訓,才能以更大的熱情投身於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