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譯
天地出現後,天很大,隻發現有粒米大小的物質,地很大,隻發現有一個魚的生物。沒有別的變化,隻有魚鱗在靈變,慢慢地演變成了人頭錦雞像鳳凰一樣的身子,是天地生成後最早的人。後她生了三枚蛋,經過孵化,崽子脫殼而出,後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他們就是開天的盤古。接著各種物體和生物一個接一個地不斷出現,千變萬化,這個時候的世界是個千變萬化的世界,正是這時,開始立乾坤。
按:根據老子的哲理和古人為青少年編的啟蒙教育書內容,苗族先民的話不是神話,是宇宙生成之理。所以,筆者的家鄉,即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五團鎮苗民,過去在每年的立春後第一個卯日,要拿供品上廟坪祭神,供品中有熟雞蛋一枚(有的用油煎成圓餅形狀)。為什麼其中必須要有雞蛋供奉呢?原來苗族先民認為:人類和萬物形成以前,天地融為一片,形狀好像一枚蛋,混沌玄黃,萬物之生猶如雞蛋出於殼,天子(即盤古)也出於殼,是由玄黃演化而來,所以為神明,當元始祭祀。苗民的這種祭祀活動,從古一直傳承到建國後合作社時期才消失。
老子“道”的內涵,具體地說清了苗族先民的宇宙生成觀。老子的“道”,它的含義是什麼呢?一、“道”是一種物質性的東西,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元素;二、“道”是運動變化的,而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自然界、人類的產生和其社會的一切運動無不遵循“道”的規律。所以,他的“道”,是指宇宙本源,即物質世界的實體,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元素,同時又是支配物質世界或實現事物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沒有無運動的物質,也沒有無物質的運動,兩者既不可分離,但又有區別。“道”本身包含著“無”和“有”兩個方麵。“無”是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命名。“有”是萬物產生之本源的命名,天地萬物都是由“道”產生的。
老子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什麼呢?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於它的物質性”,“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反杜林論》)根據恩格斯的物質觀和物質運動觀,就是“道”在無始無終的螺旋式循環運行中,由其內部的規律決定,在運行到特定階段時,其能量高度密集,而高度密集的能量團形成了一個混混沌沌的零形體,這個零形體,就是宇宙開合前的初始狀態,可以稱其為“混沌蛋”,“混沌蛋”是一個充滿能量的海洋,陰陽未開,呈現出一片虛無的狀態。這個虛無的一體,就是老子講的“一”。
“一生二”是什麼呢?是道體按照自身的規律運行,生生循環不已,在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征和特性。“有生於無”,由道派生出來的道體,其初始狀態即“混沌蛋”是一個氣態的能量海洋,它的溫度和狀態,這時都似於水類。在運行過程中,水類的相生規律決定了它必然產生出木類性的狀態,運行中的“混沌蛋”不斷發展,出現木類的特性。道體繼續運行,木性開始向火性轉化。“混沌蛋”由寒涼變溫,轉為炎熱、向上。炎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混沌蛋”發生膨脹,膨脹到極點,出現大爆炸,大爆炸之後,產生了宇宙。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混沌蛋”爆炸之後,道體出現陰陽兩種性質的物質。清陽升為天,濁陰降為地。此後的道體開始以物質形態存在,道的各個規律也開始深入不同維層的物質世界,由原來的“道”統管下的“集體負責製”轉為“分層分工負責製”。天地開合產生了地,大地即為土類,它具有化育的特性。由土類狀態繼續向前運行,又生化出金類,金類又使氣態物凝結成水,如此循環不已。這循環的爆炸階段產生的陰陽兩種物質,即是“一生二”的“二”,在宇宙宏觀分類學上,稱其為“種”,宇宙萬事萬物都由陰陽這兩種物質組合而成。
“二生三”的“三”又是什麼呢?“三”是陰性物質和陽性物質在不同的時空點上組合,產生了不同的複性物質,可稱其為複子。所有的複性物質都是生命,而生命又分為三個層次,即:三維世界(欲界)的生命,四維世界(色界)的生命和五維世界(無色界)的生命。在三個層次的世界中充滿著一百多種陽性物質的元素,據《天體的來龍去脈》一書雲:現“已經在天體上發現的,達六十九種”。這些元素的不同排列組合,在不同的時空點與陰性物質相結合,構成了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這些物質歸結起來,隻有五大類,即水類、木類、火類、土類、金類。五大類的“五”,在宇宙宏觀分類學上屬於“類”這個層次。“總”是“道”,“體”是“混沌蛋”,“種”是陰陽兩種物質,“類”是指宇宙中的五大類屬性的事物。總之,“道”是自然的始祖,是宇宙之源,生成萬物,決定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