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天地起源(1 / 3)

這部分內容包括宇宙前的狀態和宇宙的形成及苗族先民對其形容的文字符號創造。

苗款原文

爺裏①,

今天學公爺,

不說太陽羊(怎)出,

明月羊(怎)生。

太陽出有根,

月亮出有源。

初初年間,

漆空虛,

上陽朝間②,

亂陽世界,

包羅天地。

先置黑地,

後置明天。

上出③立乾坤。注釋

①爺裏:各位之意。

②③“”二字,查漢文字典無此字樣,係苗語文字符號,其音按湘西南和桂東北這一苗族區域的方言讀“嗨冒”,意即漆黑。譯釋成漢語是“混沌”前的狀態。“”三字,同上,其音按湘西南和桂東北這一苗族區域的方言,讀“霧麻麻”,意即有微光。譯釋成漢語是“混沌”初始狀態。

意譯

各位長輩,今天我們學先祖開創曆史業績,不講太陽是怎樣產生的,月亮是怎樣生成的。太陽出來是有根的,月亮產生也是有源的。在天地形成以前,也就是混沌前期,或叫天地世界開辟前的狀態,天是漆黑的,什麼也沒有,是空虛的。那個時候,天沒有日月,是個沒有光的黑世界,包括天和地,都是渾渾沌沌。到後來,也就是混沌初始,日月開始萌芽,似黑不黑,似光不光的混沌時期。先有黑地,後才有明亮的天,這個時候開始立乾坤。

按:苗族先民的簡單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了宇宙生成之理。

苗款原文

天大隻有一粒米,

地大隻有一魚,

隻有魚鱗靈變化,

變做金雞鳳凰身。

金雞抱出三天子,

一個結二,二結三,

三個結四天盤古,

這個千千變頭,

萬化乾坤。

考:老子①的《道德經》雲:“道②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幼學瓊林》雲:“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說文》:“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混沌之氣也,陰陽未分之象。乾,天也。坤,地也。”《易經》雲:“太極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混沌如雞子。”

《道德經》還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注釋

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被尊稱為太上老君,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今河南鹿邑東),做過周朝藏書的吏官。後來辭官不幹,騎青牛,西出函穀關,不知去向,老子留下了一部珍貴的《道德經》給後人,此書不僅成了道家的經典,同時也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傳說太上老君原是天地未開、混沌未分的時候的一團氣,經過億萬年的變化,在商朝第十八王陽甲在位時,化成五色玄黃大如彈丸的一團光投入玄妙玉女口中,足足懷了八十一年,到了周朝武丁王的庚辰年(公元前1061年)二月十五日卯時才誕生在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的一棵李樹下,他是從玄妙玉女左脅下生出來的。生下來就是白胡白發,耳朵有三個洞,並且馬上指著李樹說:“我姓李。”因此,他被取名為李耳,又叫老子,以後道教奉老子為開山祖師,為道教“三清”之一。唐高祖李淵稱帝後,認李耳為李氏皇族的遠祖。

②道:哲學上的一個名詞,是老子首先提出來的。“道”是不可以用言語來說明的,隻能領悟其深遠奧妙。它的特征: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略,至精至微,至玄至妙,渾然無極,呈虛無態。它的特性:恬淡、虛無、清靜、無為、自然、純粹、平易、樸素、忍辱不爭。它的作用:生成萬物,決定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