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存疑(1 / 1)

丁晉公稱“化鶴之裔”為印記,時謂“鶴相”。說郛(委宛山堂本。下同。)節錄湘山錄。

劉伯芻巷口有鬻餅者,每當罏嘔歌。一旦,劉憐其貧,貸以萬錢,自是不聞歌聲。問之,曰:“本流既大,心計轉麤,由是不暇渭城之曲矣。”說郛節錄湘山錄。

鹹通末,執政病舉人車馬太盛,奏請進士並乘驢。鄭光業軀幹偉大,或嘲之曰:“今年勑下盡騎驢,短轡長秋滿九衢。清瘦兒郎猶自可,就中愁殺鄭昌啚。”說郛節錄湘山錄。

關啚有妹能文,每語人曰:“吾家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說郛節錄湘山錄。

王彥祖初名亢宗,慶曆二年,廷試應天以實不以文賦。夢一人告之曰:“君今年未當得策,君入選賦題‘天’字在下,三人選皆然。今題‘天’字在上,是以知其未也。”及唱名,果不預。次舉,不利於禮部。八年,再預廷試,蓋軫象天地賦,又黜。至皇佑五年,赴禮部試,前此夢至一大府,見二人指麵前池水曰:“待此水分流,君即登第。”久之乃寤,即更名汾。及試禮部嚴父莫大於配天、廷試圜丘象天,皆入高選。其後,召試學士院,又賦明王謹於事天,得帖館職。宋人軼事彙編卷五引湘山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