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餐飲食品質量控製操作規範(3)(1 / 2)

料頭,也叫小料,即配菜所用的蔥、薑、蒜等小料。這些小料雖然用量不大,但在配菜與烹調之間,在約定俗成的前提下,起著無聲的信息傳遞作用,可以避免差錯的發生,在開餐高峰期尤其重要。如紅燒魚、幹燒魚、炒魚片,分別用蔥段、蔥花、馬蹄蔥片和薑片、薑米和小薑花片,即可加以區別,它一般不需口頭交待,一目了然,很是方便。配菜料頭的質量要求。

(1)大小一致,形狀整齊美觀,符合規格要求。

(2)衛生幹淨,無雜物。

(3)各料分別存放,注意保鮮。

(4)數量適當,品種齊備。

3配菜出菜工作質量要求

(1)案板切配人員,隨時負責接受和核對各類出菜訂單。接受餐廳的點菜訂單須蓋有收銀員的印記,並夾有該桌號與菜肴數量相符的木夾(或其他標記方式)。宴會和團體餐單必須是宴會預訂或廚師開出的正式菜單。

(2)配菜崗位人員憑單按規格及時配製,並按接單的先後順序依次配製,緊急情況、特殊菜肴可給予先配菜處理,保證及時送達灶台。

(3)排菜必須準確及時,前後有序,菜肴與餐具相符,成菜及時送至備餐間,提醒跑菜員取走。

(4)點菜從接受訂單到第一道熱菜上桌不得超過十分鍾,冷菜不得超過五分鍾,不能讓客人等待過久。

四、食品原料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製管理

食品原料加工是餐飲實物產品質量控製管理的關鍵環節。對食品菜肴的色、香、味、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餐廳在抓好食品原料采購質量管理的同時,必須對原料的加工質量進行控製。

絕大多數食品原料必須經過粗加工和細加工以後,才能用於食品的烹製過程。食品原料的加工包括粗加工和細加工兩個階段。

所謂粗加工,就是對食品原料進行的初步加工整理,如鮮活原料的宰殺、衝洗、切割、整理;幹貨原料的漲發、漂洗;蔬菜的分揀、去皮、洗滌;冷凍原料的解凍等。而細加工則是在粗加工的基礎上,根據烹調的具體要求,將食品原料加工成適合於烹製的材料形狀,如片、條、塊、絲、丁、末、茸、泥等。食品原料的粗加工和細加工的質量優劣對餐飲實物成品有直接影響。

1食品原料加工過程的原則

從食品原料質量控製的角度出發,食品原料加工過程中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保證原料的清潔衛生。

大多數原料不僅帶有不能食用的部分,而且往往沾有汙物雜質,因此,粗加工過程中必須認真仔細地對原料進行挑揀、刮削等處理,並衝洗幹淨,使其符合衛生要求。否則,不僅會影響菜肴成品質量,而且還可能損害食者身體健康。

(2)減少原料營養成分流失。

粗加工方法是否得當對能否保持原料的營養成分至關重要。為了保持原料的新鮮度,減少營養成分的損失,食品原料加工過程中應盡量縮短鮮活原料的存放時間,以免因存放過久致使營養損失甚至變質。蔬菜在加工時應先洗後切,如果先切後洗,就會造成維生素等水溶性營養成分的流失。

(3)按照菜式要求加工。

在對食品原料做粗加工處理時,應根據各類菜式烹製要求合理使用原料。什麼原料用於哪些菜式,什麼部位適合烹製何種菜肴等,必須妥善安排,科學合理地使用原料。同時,要按照各個菜肴的烹調要求運用不同的刀法,注意保持原料形狀的完整,不能影響菜肴成品的外觀。如剔取雞肉、魚肉等時,剔取時應刀工熟練、運用得當,不僅要達到骨肉分離,而且要保持各部位的完整。原料細加工時也應根據各種菜式的不同要求進行切割加工,該薄的必須薄,該厚的必須厚,粗細、厚薄、大小、長短等加工必須整齊均勻,不論是片、丁、條、絲、塊、粒、米及各式花形,其形狀必須保持一致。

2冷凍原料的加工質量要求

現在餐飲店運用的冷凍食品原料已成為大宗,但由於有的酒店對冷凍食品原料的解凍環節不夠重視,其食品解凍過程的質量控製不得力,而造成了食品原料質量的大大下降,從而影響了餐飲成品的質量。

冷凍原料加工前必須經過解凍處理,而要使解凍後的原料恢複新鮮、軟嫩的狀態,盡量減少汁液流失,保持風味和營養,解凍時有以下具體質量要求。

(1)解凍的溫度要盡量低。

用於解凍的空氣、水等媒質,其溫度要盡量接近冷凍原料的溫度,使其緩慢解凍。這樣就要求加工人員工作時做好計劃,根據烹製加工的需要,將解凍原料適時提前從深凍庫領至冷藏庫進行部分升溫解凍,為進一步快速解凍提供了方便,也節省了能源。如果將解凍原料置於空氣或水中,也要力求將空氣、水的溫度降低到10℃以下(最好用碎冰或冰水),切不可操之過急,將冷凍食品原料放入熱水中化解冰凍,造成原料外部未經燒煮已經半熟,而內部仍凍結如冰,食品原料的內外部其營養成分、質地、感官指標都受到某種程度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