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宴會菜品設計的基本原則一、宴會菜肴設計的基本原則
1準確分析客人的消費心理
(1)了解客人特點的同時,還要分析舉辦宴會者和參加宴會者各自的心理。有的客人參加宴會隻是出於好奇心理,想品嚐一下本宴會廳獨特的宴會菜肴;有的是出於名望的心理;有的是特意前來享受宴會的良好氣氛;有的是出於無奈心理,有朋友邀請不得不參加;也有的是尋找團聚的氣氛,想借宴會搞一些主題活動;有的客人注重環境氣氛和檔次,有的則注重經濟實惠。
(2)客人參加和舉辦宴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必須進行深入分析方能了解客人的心理,從而滿足客人明顯的和潛在的心理需求。在進行宴會菜肴設計時,應深入分析客人對宴會菜肴的心理需求,比如宴會菜肴的文化色彩、風味特色、營養構成、服務過程等需求。
2準確了解客人的特點
(1)餐飲店相關人員在宴會設計前,尤其是在與宴會廚師長共同設計宴會菜肴前,一定要準確把握客人的特征。出席宴會的客人各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對於菜肴味道的選擇,也有不同的愛好。若能具體了解宴請對象的愛好,則有助於宴會菜肴種類的確定。特別是在招待外國朋友或其他民族和地區的客人時,更應準確把握客人的特點。
(2)要準確掌握客人的特點,首先必須了解參加宴會人員的年齡、職業、性別、民族及參加宴會的目的;其次要了解客人的飲食習慣、愛好和禁忌等。比如有的忌豬肉,有的忌牛肉,有的不吃海參,也有的忌蔥、薑、蒜,還有的忌動物油等。隻有把這些情況弄清楚了,具體工作才有把握,菜單安排的效果才會更好。
(3)準確把握客人特點是宴會菜肴設計工作的基礎,也是宴會菜肴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
3價格與質量的關係
(1)明確宴會價格與菜肴質量的關係,是宴會菜肴設計的基本原則。
(2)任何宴會都有一定的價格標準,宴會價格標準的高低是設計宴會形式與菜肴的依據,宴會價格的高低與宴會菜肴的質量有著必然的聯係。不過價格標準的高低隻能在原料使用上有所區別,宴會的效果不能受到影響,也就是在規定的標準內,把菜點搭配好,使賓、主都滿意,這是宴會菜肴設計的過人之處。
(3)在質量的掌握上,要按宴會的價格水平高低,並在保證菜肴有足夠的數量的前提下,從主料、輔料的搭配上進行設計。
(4)規格高的宴會,應用高檔原料,在菜肴中可隻用主料,而不用或少用輔料。宴會規格低,可選用一般原料,且增大輔料用量,從而降低成本。
(5)菜肴在配製時,還應盡可能考慮上一些花色菜、做工考究的菜,以及最能體現地方特色的菜。
(6)在設計口味與加工方法上,應按粗菜細做、細菜精做的原則,把菜肴調劑適當。做到價格標準高的菜肴原料檔次高,數量不應過多,要體現“精”的效果;價格標準低的菜肴,數量口味要適當。
4控製菜品數量
(1)宴會菜品的數量就是指組成宴會的菜品總數與每道菜品的分量。宴會菜品的數量是宴會菜品設計的重中之重。宴會菜品的數量應直接與宴會檔次和客人特點聯係。宴會檔次高,菜品數量相對多,每份數量相對少。若客人以品嚐為目的,則要求菜品的整體數量相對多,分量相對少。
(2)宴會菜品的數量應與參加宴會的人數相吻合。在數量上,應以每人平均吃500克左右淨料為原則,把握菜品的數量還應結合以下因素。
◎菜品的種類。
菜品的種類是由宴會的規格確定的,按宴會規格的高低,一般從12~20個不等。值得注意的是,菜肴品種少的宴會,每個菜品的數量要豐盛些;而品種多的宴會,每個菜的數量可減少些。
◎宴會的檔次。
宴會的檔次較高,菜品總數量可減少,品種和形式應豐富,製作方法應精巧。宴會檔次較低,菜品數量可加大,以平均每人吃到600克以上的淨料為最佳。
◎客人的目的。
若出席宴會者主要目的不在菜肴上,可適當減少菜品數量;若目的是為了品嚐菜肴,也要減少菜肴數量,讓每人嚐嚐味道。
5菜品的營養搭配
對宴會菜品的設計要從客人實際的營養需要出發。客人的營養需要因人而異,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性別、不同消費水平對營養的需要都有一定的差異,但設計宴會菜品時應把握總體的結構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