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布隆迪風土人情一覽(2)(1 / 2)

在山上,很多人的住房都是紅土坯的,其取材相當方便,在山上隨便弄些土壤便可搭建一座房子。這樣的房子簡陋而危險,經受不住山洪的衝擊。在布隆迪,農村人的生活是非常貧困的,其食品的來源便是自己在山上開墾出不大的地方種上所需的糧食,接下來就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了,貧瘠的土地、惡劣的天氣以及糟糕的交通都束縛著這片土地的人們。

第二節布隆迪的旅遊勝地

具有濃重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一座座古城已經成為吸引世界人民前往布隆迪的一大亮點,世界各國人們的到來讓這些身處沙漠中的建築更加多彩絢麗。

1.變幻無窮的坦噶尼喀湖

關於坦噶尼喀湖湖名的來曆,曾流傳著許多種說法,這些說法主要有:一是1858年,英國人理查德·伯頓及其夥伴到該地考察,認為湖名來源於班圖語,在班圖語中,“坦噶尼喀”意為“彙合”或“聚集”,是指無數溪流在此彙合以及許多部落群居在沿湖之濱;二是在斯瓦希裏語中,“坦噶尼喀”意為“島嶼”和“平原”,用作湖名意為“由島嶼和平原組成”,是指湖中島嶼密布,湖岸草原廣闊;其三是有人認為“坦噶尼喀”是湖中生長的一種荸薺的名稱,這種植物漂浮水麵,大片聚集,鮮嫩翠綠,果實可食,用作湖名是指這裏為荸薺彙集的地方。

坦噶尼喀湖對溝通非洲內陸國家經濟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非國家許多進出口物資從坦桑尼亞經坦噶尼喀湖運往各地。除坦讚鐵路外,中非許多國家尚無鐵路,靠公路運輸往往要跨越崇山峻嶺,時間長達2~3個月,這樣坦噶尼喀湖就成了中非內陸國家的交通要道。

坦噶尼喀湖不僅是世界上最狹長和最深的湖泊之一,而且是著名的潛窪地之一。它的湖麵海拔774米,最深處與湖麵高度之差,也就是它的最深處湖底位於海平麵以下696米,居世界上湖底低於海平麵的潛窪地的第四位。如果取坦噶尼喀湖底的平均深度,也比世界大洋麵低200多米。

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大裂穀區的西部裂穀部分。屬於斷層湖,南北長約679千米,寬度平均是50千米,包括了1828千米的海岸線(深度570千米),最深處位於坦噶尼喀湖的北部。由於它提供了非洲熱帶動物、水生生物幹淨的水源,坦噶尼喀湖周邊和湖中的生物種類都相當豐富,生物學家甚至認為世界上80%的魚類都曾在這個湖中被發現。

坦噶尼喀湖像一條綠色的帶子飄落在東非大裂穀的南段,如同大海一樣,氣勢磅礴,變幻無窮。當風和日麗的時候,站在湖畔,湖麵波光雲影,白帆片片;極目遠眺,可以望見湖對岸連綿起伏的群山,依稀可以看到縷縷上升的炊煙,風光格外綺麗。在陰雨天,滿湖煙霧騰騰,浪花飛濺,就像置身於海邊。落日西墜時,湖麵浮光閃爍,人們可以欣賞湖上美麗的夕照。每到周末,椰樹婆娑的沙灘上出現五顏六色的遮陽傘,人們在湖邊遊泳、釣魚、曬太陽,水上俱樂部的摩托快艇在寬闊而平靜的湖麵上掀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坦噶尼喀湖那迷人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給沿湖國家的旅遊事業帶來興旺發達的景象。

坦噶尼喀湖沿岸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植物生長繁茂,野生動物成群出現,這裏是考察野生動植物的廣闊天地。湖麵平靜如鏡。湖中多鱷魚和河馬,周圍有大象、羚羊、獅子、長頸鹿等非洲的特有動物。

湖中魚類和各種水鳥豐富,是良好的天然漁場和鳥類群集之地。山坡上叢林密布,有的地方瀑布飛瀉湖中。這裏的山光水色,使它成為誘人的旅遊和休憩的場所。

如果說坦噶尼喀湖沿岸的風光讓人流連忘返的話,那沿湖居民的生活習慣更會叫你終身難忘。當你來到這個地方,會遇見上了年紀的人叫年輕小夥子或姑娘為“爸爸”或“媽媽”的現象,整天在你耳邊響個不停的“爸爸”、“媽媽”的一片叫聲,會使你大為驚訝,暈頭轉向。原來,在東非許多民族裏,流行著這樣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父母可以給自己的兒女起祖父、祖母或其他長輩的名字,而在當地又是忌諱直呼他人的名和姓的,因為這樣做會被眾人視為不懂禮節的舉動,這樣一來,如果祖父與孫子同名,祖母與孫女同名,做父母的不能直呼兒女的名字,隻能以傳統方式用“爸爸”和“媽媽”來稱呼,這就出現了父母稱自己的兒子為“爸爸”,稱自己的女兒為“媽媽”的奇異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