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海上星辰,滄海桑田(1)(2 / 3)

這樣一大片分布著不同文化的小島,人們當然不可能一一造訪,因此要大致了解印尼,最快的方法莫過於到首都雅加達郊區一個叫“縮影公園”的地方去。這個公園把印尼全國的島嶼山川、名勝古跡、風土人情按照其地理位置,以微縮的藝術形式展現在遊人麵前。

在“縮影公園”內,印尼全國27個區的地勢景觀、風格各異的建築都依據原樣修建。在這裏可以欣賞到蘇門答臘的熱帶風光,看到肅穆幽雅的白色寺廟和爪哇島上聞名遐邇的婆羅浮屠小佛塔,也可以漫遊伊裏安查亞島上的“熱帶原始森林”,看到古老陳舊的獨木舟、用樹幹搭成的茅草棚以及椰樹叢中金碧輝煌的宮殿等。

縮影公園的大部分建築和人物都是泥塑而成,可謂集印尼泥塑藝術之大成。每座房舍、每處森林都有人物、鳥獸的塑像,大小比例與原物一樣,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仿佛置身於現實之中。縮影公園使人們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遊遍印尼,因此也被稱為“迷你的印度尼西亞”。

印尼不僅島嶼眾多,河流、湖泊資源也非常豐富。長度在40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00餘條。這些河流大多為雨水河,分布密集,雖都不太長但水量充沛,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它們在青山綠野間蜿蜒穿行,給當地人提供了水上交通及農業灌溉的便利。全國較大的湖泊有50多個,大多為火山湖。其中最著名的是蘇門答臘島北部的多巴湖,它是印尼,也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

印尼是群島國家,因此在島嶼之間形成了許多內海和海峽。其中最著名的是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因臨近馬來半島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該海峽呈喇叭狀,長約1080千米,最寬處為370千米,最窄處僅37千米,水深為25-113米,可通航吃水20米的巨輪。海峽地處無風帶,風力很小,海流緩慢,是個風平浪靜的航道,非常宜於航行,因而有“海上生命線”之稱。該海峽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三國共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2.掉落人間的植物王國

印尼實在是個地蔥物茂的“綠島”。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老人去鄰居家串門,將手杖遺忘在鄰居家的籬笆牆邊,第二天去找時,手杖已經生根發芽。這個傳說雖然有些誇張,但說印尼是天然的植物園,由此可見一斑。

說到這個天然植物園就不得不提它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印尼地跨赤道,氣候屬於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它有4大特點,即溫度高、降雨多、風力小、濕度大。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印尼地處熱帶,必然是個“大火爐”,這實在是個很大的誤會。印尼雖然溫度較高,但由於受周圍遼闊海洋的影響,並不十分炎熱,全國年平均氣溫為25-27℃,比較宜人。印尼常年氣溫均勻,溫差很小,無明顯的四季變化。一天之中,晝夜溫差也不是很大。不過,各地由於地勢不同,氣溫會有所差異,所謂“高處不勝寒”,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地勢每增高100米,氣溫就下降0.56℃。因此,印尼出現了“熱帶雪山”的奇觀,位於西伊裏安的查亞維查亞山常年積雪覆蓋,在爪哇的個別山區也曾出現過冰凍的現象。

印尼雖無明顯的四季變化,但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4-9月為旱季,雨量較少,高溫幹燥;10月至第二年3月為雨季,降雨多,濕度較大。印尼全國大部分地區為熱帶雨林區,雨量非常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2000-3000毫米。不少地區往往半年以上的時間是雨天,雨量高達4600毫米以上。但也有少部分地區,如努沙登加拉群島東部、馬魯古群島以及西伊裏安的一些地區雨量很少,常年均有幹旱現象。印尼極少有狂風,空氣濕度較大,如雅加達地區平均濕度高達83%,每逢雨季人們總有悶熱之感。

印尼高溫多雨的氣候加上肥沃的土壤,為植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生長條件。印尼僅開花的植物就有1.5萬多種,另有竹類250種,棕櫚類150種,蕨類1500種,被稱為“熱帶、亞熱帶植物的博物館”,最常見的樹木有椰子、棕櫚、檳榔、丁香、芒果、榴蓮、檀香、紅樹、榕樹、木棉、鐵樹、柚木、橡膠樹等。

在蘇門答明蓬古魯省的深山密林中生長著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其直徑達1米,重量為6-7千克,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品種。而在爪哇島上更是生長著世界上最凶猛的植物,被稱為“吃人樹”的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