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宋美齡 當時隻道是尋常(1 / 3)

念往昔豪華竟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王安石

宋美齡,在曆史的風雲際會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見。她有與生俱來的聰明、美麗與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背景,使她在權力、財力與魅力的交織中,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爭議與影響的女人。

她是集美貌、才華於一身的傳奇女子。

在她身上,兼具了中國的古典氣質和西方的優雅風度。這迷人獨特氣質,使得一代梟雄蔣介石為她沉醉而不可自拔,終費盡了思量,把她娶為己妻。她因此得以在中國近代曆史的舞台上裝扮演繹,而且是以“第一女主角”的身份。

然而,她並不是空有其貌、一無是處的泛泛女流之輩。她極富才情,尤其是在外交方麵,她精明、犀利,很好地利用自己獨有的耀眼特質,使西方各國領袖政要為之如醉如癡,且又愛又恨。

然而,輝煌背後的她亦是個平凡的女子,有血有肉,所以,有愛亦有恨。

生在上海灘最著名的宋氏家族的她,當初,迫於權勢,抑或追逐名利,毅然放棄初戀投入她並不愛的蔣介石的懷抱。這便注定了她婚姻的不幸。然,“第一夫人”的頭銜,終是戰勝了她的七情六欲。即使,蔣介石的不忠;即使,她亦疼痛,但是,她仍是那個光鮮奪目的“第一夫人”,她仍孜孜地輕歌曼舞在她想要的舞台上。

許,這就是為權勢、名利而生的女子吧。這樣的魄力,這樣的隱忍,終使她和他締造了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她亦由此成為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

她的一生可謂是近代中國的縮影,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在曆史的舞台上跨越了三個世紀。但是,過早逝去的絢爛年代和漫長的人生之旅,卻使世人遺忘了她的崢嶸歲月。

有道是:“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繁華歲月終變成滄海桑田,稍縱即逝,所謂榮辱愛恨都已隨風而去。縱觀曆史沉浮,夜涼如水,古道揚塵,彈指一揮間,白了頭,百年光陰如白駒過隙。

不過,淡定、隱忍若她,雖搖曳在帝製解體後中國社會的每一次巨大變化之中,卻每次都能穿越滄桑,蛻變成彌留曆史最美麗的蝶。

桃花映麵

1927年12月1日下午,上海的大華飯店熱鬧非凡。原來,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與宋家的小女、國民黨先聖孫中山的小姨、大銀行家宋子文的小妹宋美齡在此舉辦一場顯赫的結婚慶典。

那一天,新郎40歲,新娘30歲。當天,上海《申報》刊登了兩則啟事,一是蔣宋聯姻,一是蔣介石的離婚聲明,聲明稱:“毛氏發妻,早經仳離;姚陳二妾,本無契約。”

婚禮分兩次進行:先舉行基督教式的婚禮,後舉行中國式的婚禮。禮堂設在大華飯店跳舞廳,參加婚禮的有1300多人。這場萬人矚目的婚禮,驚動了上海灘各界重要人物。

光出席的證婚人就有蔡元培、譚延愷、王正廷、餘日章、何香凝、李德全等當時重要的政界人士;來賓有汪精衛、吳稚暉、邵力子、陳果夫、褚民誼、纓斌、葉惠鈞等;外賓有日本總領事矢田、正領事清水,美國總領事克銀漢,比利時總領事汪和德,挪威總領事業爾等。其陣勢應該是近代前所未有的浩蕩。

據說,1927年12月2日的《上海時報》報導說:

“這是近年來的一次輝煌盛舉,也是中國人的一個顯赫的結婚典禮。”《字林西報》則特地對素有“桃花映麵”之美譽的宋美齡做了整片章的報道。

至此,宋美齡成了蔣夫人。從此,這個“桃花映麵”的魅力女子亦開始在中國近代史上,細細碎碎地描畫著獨屬於她的那濃厚的一筆傳奇。

淘氣的“小胖妹”

1897年,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在中國掀起了變法運動的前一年。這一年3月23日,在上海浦東川沙的城廂鎮裏出生了一個胖胖的小生命,她就是宋美齡。

宋美齡出生時,宋耀如已離開衛理公會,成為上海灘上有錢有勢的百萬富翁、興中會的執行秘書長。宋美齡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度過了兒童時代。因她是姐妹中最小的一個,自幼嬌生慣養,十分任性。在《宋家王朝》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美齡則是一家之霸。她長得圓胖,人們都叫她‘小燈籠’。她周身浸透著虛榮,她自恃自己有能力而忘乎所以。她孤芳自傲,無人敢理。她那種我行我素的品格與外表的美麗並不相幹。她生性超然脫俗,精力旺盛,即使是小姑娘時,她就高傲,威風凜凜……”

小時的她很崇拜大姐宋靄齡,宋靄齡發號施令,處理家務事的時候,宋美齡總是在一旁細心體察,仿佛在做宋靄齡的藝徒,準備將來取代姐姐的角色。宋美齡5歲的時候,就堅持要跟隨宋藹齡進入“馬克諦耶學校”的幼兒班學習。

然而,沒過多久,膽大要強的宋美齡就結束了在“馬克諦耶學校”的生活。那是因為這樣一件事:當時在“馬克”學校裏,教室通往宿舍的樓梯間有一段漆黑的甬道,許多女孩子不敢走這段路,而宋美齡卻幾次從這裏通過。老師鼓勵其他膽小的孩子時總說:“你們為什麼不像美齡一樣從那裏走呢?”受到老師的表揚,宋美齡自然十分得意。其實,不然,她心裏比誰都害怕走那段路,隻是硬撐著罷了,每次通過時都嚇出一身冷汗,睡覺時總被噩夢困擾。

直到有一天,這種噩夢如同鬼魅般在她的腦海裏揮之不去,並且還嚇得她渾身一陣陣戰栗。驚慌失措的老師,隻好在第二天把這一情況通知給宋耀如。於是,宋美齡被接回家去,由私塾先生教她。

三姊妹中,父母最寵愛的就是宋美齡,也許她占了年齡最小的優勢,也許她那楚楚動人、頑皮淘氣的外貌更使人喜愛。就長相而言,宋美齡像二姐宋慶齡多一點,疏眉細眼,小鼻子微微地朝上翹著,薄薄的兩片小嘴唇像金魚似的,兩個小酒窩兒嫵媚多姿。但她不如宋慶齡長得那麼耐看。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宋藹齡,傲氣逼人,孤芳自賞。

在這樣優越的環境裏,受著萬般寵愛於一身長大,才成了日後在曆史舞台上留有無限華麗身影的那個叫“第一夫人”的宋美齡。

浪漫的美國初戀

1910年,宋美齡跟隨赴美留學的二姐宋慶齡到了美國,後就讀於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女子大學。

在這裏,她邂逅了那個年輕才俊劉紀文。

那天,她去哈佛大學看望哥哥宋子文。在繪圖室等待時,一位英俊瀟灑的中國男學生走過來,靜靜地盯著她看,她亦被這個溫和的、英俊的男子吸引,於是,在異國他鄉的校園裏他們愉快地聊了起來。所謂一見鍾情就是這樣吧!

等到宋子文來時,彼此才知道:一個是宋子文的好友劉紀文,一個是宋子文的小妹宋美齡。一段情話就此有了源頭……劉紀文,1890年10月19日生於廣東東莞縣,祖輩是無譜無祠的水上居民,家境貧寒。但劉紀文自幼聰慧好學,成績優異。亦在小小年紀之時,成了家裏引以為傲的青年才俊。

那時,中國正處於被列強瓜分的危亡歲月,許多有誌人士都奔走呼號,為救國甚至舍身就義。劉紀文便也躋身在這個革命的洪流中,並於1909年加入了同盟會。

1912年,中華民國創立後,在實業救國的思想影響下,大批青年紛紛出洋留學,學習西方技藝。同年夏天,劉紀文也離別故土,踏上了東渡的遊艇到了日本的東京,並就讀於東京誌成學校。畢業後,又考入早稻田大學,不久轉入法政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之後參加了孫中山在日本重組的中華革命黨,並兼任中華革命黨東京總事務所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