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宋美齡 當時隻道是尋常(2 / 3)

1916年,他專程赴美去看望好友宋子文。沒想到卻因此邂逅了一段命中注定的緣分。

初次見麵的他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劉紀文給他們講自己在日本的趣聞逸事、日本國的風土人情;宋子文兄妹則講他們在美國的所聞所見,及生活感受。3個誌同道合的年輕人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聊到深夜,最後,還是在宋美齡如清泉般優美的鋼琴聲中才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彼此。

之後,她和他的情愫在生命的軌跡裏無限綿延開來。

1916年暑假,她邀他一起遊覽唐人街,在飛簷鬥拱的中國式建築裏留下了他們年輕的身影。接著,又參觀了洛杉磯的電影院,遊覽了美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黃石公園,觀賞了北美奇景尼亞加拉大瀑布……在如詩如畫、如夢如霧、如仙如幻的美景中,他們彼此愛戀地關注著、欣賞著,並且一任心底那如水般湧現的愛慕綿軟悠長。她是他心中的女神,所以,他在她的每張照片上配以愛情的小詩。他是她心中的王子,所以,她見到他內心會翻滾不已並且掀起萬千浪。

是這樣甜蜜而美好的日子!

之後,就發生了二姐宋慶齡因要和孫中山結婚而與家裏鬧翻的事情。這深深觸及了她心底的隱痛。於是,有所擔心的她在哥哥宋子文的麵前和劉紀文“訂婚”。然而,這個口頭上的婚約在現實中畢竟是蒼白無力的。事實上,終沒能逃掉被似水流年的歲月所淹沒。

最後,這段異國浪漫情緣,隨著宋美齡學成回國而霧消雲散。

初識蔣介石

1917年,宋美齡在獲得了衛斯理學校的“桂蘭學者”的最高稱號後,結束了美國的學業,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上海。

當時的中國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華民國剛成立,滿清政府已徹底下台。這時的大姐宋藹齡已嫁給了孔祥熙,二姐宋慶齡也已嫁給了孫中山。整個上海灘都籠罩著她不熟悉卻又熱鬧非凡的氣息。

她知道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裏要重新吸納新的屬於上海灘的文化,不僅要掌握流利的漢語,還要精通祖國的古典文學,才可以融進這個繁華的且古韻十足的“夜巴黎”。於是,父親給她請了一位老學究似的私塾先生,這對她後來寫一些文字稿和公開的演講稿都起了很大作用。

由於社交能力強,她開始活躍於當時上流社會的各種社交活動。氣質非凡的她,很快就成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標。就在這個時期,宋美齡遇見了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

那是1922年12月的一天,在孫中山上海莫裏哀路的寓所裏,宋美齡的哥哥宋子文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晚會。在這個聚會中,蔣介石也被邀請在內。就這樣,一段對於宋美齡而言不知是幸還是不幸的情緣得以注定。

第一次見到宋美齡的蔣介石是驚豔的。美齡的嬌小、娟秀、伶俐都讓他不能喘息,在那一刻他就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要娶她為妻。

雖然此時的他先後有過三次婚姻,即原配毛福梅、側室姚冶誠、妾陳潔如。這些都不會成為生性風流的他的障礙。再說,在宋美齡光鮮奪目的外表背後,還隱蕆一個有財有勢的大家庭,這更令他欲罷不能。於是,他以山洪暴發的姿勢對宋美齡展開了攻勢。

然而,這段他認為的“良緣”,遭到了宋母、宋子文和宋慶齡的強烈反對。宋母的理由是蔣不信耶穌基督,且結過婚;宋慶齡和宋子文則認為蔣介石日後的成敗猶在未定之中,不一定能為宋美齡帶來幸福。事實上,在他倆內心深處是對其一直懷有貶意的,他們實在看不上這位拿槍杆子的人。不過,孔夫人宋藹齡則積極推動這門婚事,她力排眾議,堅信蔣介石的前途不可限量。

這場爭論的聲音,響徹了5年之久,終於在蔣的努力下平息。他不僅給宋母遞交了他和原配毛福梅的“離婚書”,亦成功把新歡陳潔如成功地哄騙到美國去,且還投其所好地讀起了聖經。這些很快征服了決絕的宋母。據說,宋子文的同意則是他動用了青幫的勢力,運用“威逼”和“利誘”的卑鄙手段把他製服的。

那一年,蔣介石的政治與軍事成就亦躍升至其人生旅途上的第一個高峰。真可謂,雙喜臨門。

1927年12月1日,他和她正式在上海結婚,新郎40歲,新娘30歲。為了表愛她之真之深,在結婚當天,他還專門在《我們的今日》報上發表了這樣的字句:“我今天和最敬愛的宋女士結婚,是有生以來最光榮、最愉快的事,我們結婚以後,革命事業必定更有進步,從今可以安心擔當革命之大任……我們的結婚,可以給中國舊社會以影響,同時又給新社會以貢獻。”

至此,這段世紀豪華的婚禮便也永遠遺留在上海灘那迷離閃爍的光影裏了。宋美齡亦由此登上了曆史的舞台,並且以她卓約的風姿隱約舞動在世界的舞台之上。

“第一夫人”的政治生涯

起初,作為“國母”,宋美齡並未接近權力中樞,她隻是間接地對蔣介石施加些影響。在1934年2月,於江西南昌發起了一場“新生活運動”,並且還遭到了諷刺,被說成“這是一場滑稽可笑的政治秀”,其是源於她的潔癖,嫌“家”裏髒、亂、差,所以,化身為管家婆對吐痰、喝白酒、穿奇裝異服這些事費盡心思地管了一番。

事實上,真正顯現她魅力和才能的是在抗戰時期,她作為中國對外宣傳的“總播音員”的角色。

值得稱道的是,1941年她出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此後遠赴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在各大城市巡回演講,爭取美國政府的援助和美國人民的同情,最終創立了由美國退役飛行員作為龍骨的“飛虎隊”,在中國戰場上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奇跡,她也因此被譽為“空軍之母”。

作為“隱形的外交部長”,宋美齡長袖善舞,以其特有的東方卓約的身姿、西方慧智的雄辯,征服了西方各國要領。1942年2月4日,她陪同蔣介石出訪印度,拜會了聖雄甘地。1942年11月,飛往美國求取援助,成為羅斯福總統“最可愛的貴賓”,登上美國國會講壇,用她美國南方口音的英語演講征服了參、眾兩院,贏得了長達四分鍾之久的熱烈掌聲。不僅為飽經戰火、危如累卵的中國政府爭取到最大限度的經濟援助和道義支持,還因此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麵人物,被評選為全美國最受景仰的十大傑出女性之一。1943年7月,她又陪同蔣介石參加英、美、中三方首腦高峰會晤的開羅會議,美麗、機智和談吐風趣的她給倨傲的丘吉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承認宋美齡是他最欣賞的少數女性之一,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開羅宣言》亦使中國取得了四強之一的國際地位,這為後來在聯合國取得常任理事國資格鋪平了道路。應該說,這是中華民國的外交勝利,亦是宋美齡的外交勝利。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抗戰最艱難的時期,她冒著極大的風險攜帶補品奔赴前線慰勞浴血鏖戰的將士,她“軍服綁腿,步履矯健”穿梭於各個前線抗戰軍團,並也因此險招犧牲。在上海前線,她的座車被炸彈掀翻,致使她顱內受到震蕩,肋骨摔斷數根,但她仍振作精神,咬緊牙關,忍痛對堅守陣地的官兵發表了鼓動力極強的演說。

有人說,蔣介石成於內戰,也敗於內戰。所以,即便宋美齡的魅力再大,也是無法安撫1946-1949年間日漸潰散的軍心,她再次去美國求取援助,卻是世事多變,物是人非:斯福總統曾使她有福,杜魯門總統卻讓她無門。最終她醒覺,知中華民國氣數將盡,自己的政治舞台和外交舞台亦已縮小成一座袖珍的孤島,而在這座孤島上,蔣介石愛兒子(蔣經國)遠勝過愛妻子,致使她的權力欲望受到很大程度的抑製。那時,她的確夠焦躁的,恨美國人不在大陸扔兩顆原子彈,教訓教訓共產黨,視同胞的性命如草芥,這多少有點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