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除了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大貝勒外,還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自那樁風流案之後,代善無力爭奪嗣位了,倒是多爾袞三兄弟成了勁敵。多爾袞這時15歲,多鐸13歲,三兄弟各領一旗,又有其37歲正當盛年的生母阿巴亥控製於上,阿巴亥是個極精明,有心計的人,多爾袞繼承汗位可能性極大。權欲熏心的皇太極便用種種手段串通四大貝勒,在臨終遺命上大做文章。

在努爾哈赤駕崩的第二天,皇太極與代善、莽古爾泰三人來到後宮,由莽古爾泰向阿巴亥宜布了努爾哈赤的遺命,說阿巴亥心懷妒忌,留之恐後為國亂。阿巴亥知道這是個陰謀,拒不從命。氣憤地反駁道:“老皇崩逝之時,我就在跟前,老皇根本沒有說要我殉葬的話。”皇太極綿裏藏針,語調平緩地說:“老皇早就預先留下遺言,他要你陪伴他於地下。”

阿巴亥看透了皇太極的心思,為了揭穿他的陰謀,怒斥道:“你們為了奪取汗位,假傳汗諭,老皇屍骨未寒,就來要我的命,你們還有點良心嗎?”她哭喊著:“我不要死!我不要死!”

“父皇的遺命,隻怕由不得你了。”“父皇是舍不得你,才要你相隨於地下。你跟著去,也遂了父皇的心願。他生前對你那麼好,他死後你怎麼能不服從他的命令呢!”莽古爾泰從男一麵配合,來了個軟硬夾攻。

阿巴亥睜著一雙淚眼望著代善。希望代善替她說話,把她從死神手中奪回來。但懦弱的代善趕忙低下頭,她絕望了,知道死已不可避免了,她停止了哭泣,想了想,決心以死換取兒子們的平安,於是動情卻又威懾地說:

“我從12歲嫁汗王,26年來汗王對我愛護備至,我與他同桌共飲,同甘共苦,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汗王去了,我應當相隨。我死不難,隻是我的兩個孩子多爾袞、多鐸年紀還小,我放心不下,拜托四大貝勒,念是汗王骨肉,多加照看,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謝你們的!”“你能盡節,我們對天發誓,一定保護好你的兒子,你放心去吧。”代善總算說了句安慰的話。

阿巴亥堅持要3個人一起發誓,保護她的兒子。在3位貝勒對天鳴誓今後,沐浴盛裝,佩戴上努爾哈赤賞賜的珠玉,37歲的阿巴亥於八月十二日辰時自縊而死。皇太極稱她不忘皇恩,殉葬死節,將她同先皇同柩裝殮,莽於沈陽東石咀頭山的福陵。

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於順治七年(1650)追諡其生母阿巴亥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讚天儷聖武皇後”。顧治八年,多爾袞獲罪,遂罷諡,連她的牌位也被“趕”出了太廟。

哲哲——太宗皇太極皇後

哲哲姓博爾濟吉特氏,是科爾沁蒙古貝勒莽古思之女,是皇太極的結發妻子。這門婚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定的,本來,科爾沁蒙古和努爾哈赤的關係並不好。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的時候,科爾沁部首領明安曾和葉赫,輝發等九部組成聯宮,向努欠哈密瓜赤發動大規模進攻。結果被努爾哈赤戰敗,明安的馬陷在泥淖中,衣服,馬鞍都丟失了,最後隻穿條短褲,騎著無鞍馬跑了。第二年,明安主動和努爾哈赤建立了友好關係。關係越來越好。努爾哈赤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科爾沁蒙古王公當福晉,科爾沁蒙古王公又把自己的女兒送給皇太極做後妃。

哲哲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四月,出嫁那天,努爾哈赤命皇太極親自出迎。皇太極一直迎到輝發扈爾奇山城,大宴親朋,舉行了婚禮。哲哲美麗動人,待人和善,婚後與皇太板生活得十分甜蜜,可謂鸞鳳合鳴。皇太極常年東征西戰,很少在家,哲哲雖感寂寞,卻能體諒,給皇太極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安慰。

努爾哈赤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去逝。經過激烈的爭奪,皇太極於當年九月繼承了汗位。哲哲被封為中宮大福晉,此後,哲哲的母親科爾沁大妃便常來盛京城看望女兒。每次這位嶽母來,皇太極都要親自迎送,並賞賜給許多金銀珠寶、綾羅綢緞。

皇太極於後金天聰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舉行隆重的登基典禮,改稱皇帝,國號由後金改為清。

皇太極基之後,皇太極有後妃15人。首當其封的是結發妻子哲哲,她被封為清寧宮皇後:她的大侄女海蘭珠被封為宸妃,居於關雎宮:小侄女布木布泰是海蘭珠的妹妹,現在封為莊妃,居於永福宮;其他兩宮來自蒙古阿霸垓部,一個為麟趾宮貴妃,一個為衍慶宮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