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除掉安德海,載淳曾找慈安太後密商辦法,他們認為山東巡撫丁寶楨敢作敢為,因此在丁寶楨入京晉見時,令他俟機誅殺安德海,丁寶楨慨然允諾。同治八年(1869)七月,慈禧太後命安德海南方采辦宮中用物,安德海自然得意非常,他公然打著欽差大臣的旗號乘桉船沿運河南下,一路聲勢浩蕩,招搖納賄。安德海進入山東德州地界時,丁寶楨得知消息。他令總兵王正啟率兵追安德海。等追到春、泰安,王正啟抓住了安德海,並馬上把他押送到濟南府。
逮住安德海後,丁寶楨便飛馬上奏朝廷。慈安太後得到報告,立即召見軍機大臣奕沂及內務府大臣等訥議處置辦法。諸位大臣都說太監不得出都城之門乃是祖製,大清建立200多年來還從沒有敢違犯的,如有違犯者要堅決處死不可饒恕,安德海應就地正法。慈安太後果斷的以皇帝的名義降旨,在濟南殺掉了安德海。
鈕祜祿氏為人寬厚仁愛,小皇帝載淳雖不是她親生的兒子,但她與載淳的關係和對他的照顧卻遠遠超過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後。
為同治皇帝選立皇後,體現了慈安太後關心小皇帝慈母之心。她怕載淳親政以後,年紀太輕,不能勝任繁重的政務,所以得要一位成熟賢淑、識大體,而又能動筆墨的皇後,輔助皇帝。出於這種考慮,她先同載淳商量,征得了載淳的同意,在立後問題上,明確堅持要立載淳滿意的鈕祜祿氏為皇後。皇帝“大婚”之後,慈安太後對皇後鈕祜祿氏更是百般關照,每次皇後來問安、伺膳,她都熱情接待,並屢次催促皇後早早回宮,不必過於拘禮。由於慈禧太後的挑撥、幹擾,致使帝後分居,造成了以後的悲劇。在載淳剛死後的幾天裏,也多虧她安慰、開導皇後,才使鈕祜祿氏有了生活的勇氣。
穆宗死後,載恬被立為帝。即德帝,亦光緒皇帝,本非出自慈安太後之願,完全是慈禧太後的主張。由於德宗皇帝即痊時年紀尚幼,兩宮皇太後二次垂簾聽政。這時雖然是二人同時訓政,但慈安太後已無一分權力。實權都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在光緒年間,她一心信奉佛教,在宮中天天以持齋念佛為主要功課。這樣,慈禧太後更覺無所約束,益加肆意弄權,膽大妄為了。
光緒一朝,慈安太後日益倦怠不聞外事,而慈禧太後則日益振奮統攝全局大權獨攬。從生活上說,慈安太後崇尚節儉,不事鋪張,吃飯以素食為主。而慈禧太後卻肆無忌憚地揮霍。她在體和殿每日正餐兩頓,每頓飯僅主食就有50多種,菜肴120多樣,每天需用豬、牛、羊、魚、兔肉500多斤,雞鴨100多隻,前前後後要有450多人伺候,花費白銀達千兩。耗費之大,實在驚人。同慈安太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慈禧太後經常單獨召見大臣,決定大事要事逐漸地也不再告知慈安太後。慈安太後打算勸阻慈禧太後的驕橫擅權的獨斷行為,給她一個警告,使她收斂一些。在光緒七年(1881)的某一天晚上,慈安太後在自己宮中置辦酒宴,說是為慈禧太後祝福。酒至半酣,慈安太後屏退左曆侍從人員,先熱情詳細地追述了在熱河行宮,蕭順擅權,兩宮太後受擠,隨後果斷謀劃辛酉政變,以及同治十一年間二人同時垂簾聽政的事情,動情外抽泣垂淚良久。慈禧太後聽了也悲不自勝。慈安見打動慈禧,忽然話題一轉道:“咱們姊妹現在都老了,說不定哪天就要離開塵世。相處20多年,所幸從赤都是同心協力,連一句衝撞對方的話都沒說過。而我這裏存有一件東西則過去從選取帝文宗處接受過來的,現在它已經沒什麼作用了。”說完,慈安太後從袖子裏拿也一個精微的信封遞線性慈禧太後,讓她拆開看一下。慈禧太後接過信封,女子奇的啟封後細看,嚇得臉色頓變,羞慚得不敢抬頭看慈安太後。這封函內裝的不是別的,正是清文宗交給慈安太後的遺詔。遺詔的大意是:葉赫那拉氏是皇帝的親生母親,母以子貴,日後定會尊封為皇太後,我對此人實在是不能深信。此後如果她能安分守法也就罷了,否則,你可以出示這一紙詔書,命延臣宣布我的遺命,把她除掉。
慈禧太後看完後,慈安太後把安要回,當關慈禧的麵非常仗義地放在燭火上燒掉了。當時,慈禧太後慚愧與惱怒的心情交加,但仍勉強裝出感激淚下的樣子。慈安太後又對她百般勸解安慰,至此酒宴方才結束。過了幾天,慈安太後偶然因有事到慈禧太後宮中,慈禧太後對她禮節周全非常恭敬,一反過去那樣驕狂放縱,連一旁伺候的太監宮女都感到很奇怪。慈安太後也暗自高興,以為是前日自己燒密旨的做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兩個人坐下來聊天,越聊越投機,時間稍長,慈安太後覺著腹內稍微有點饑餓,慈禧太後即令侍者捧來一盒糕餅,慈安太後吃著很香甜,很對口味,說這好像不是禦膳房做的食物。慈禧太後回答:“這是我妹妹送給我的。姐姐您喜歡吃,明天我叫她再送一份來。”過了一兩天,慈禧太後派人把糕餅幾盒送進慈安太後宮中,花色味道與慈安太後上次吃過的一模一樣。慈安太後隻吃了一兩個,頓時就覺得不舒服,不料到了晚上,年僅45歲的慈安太後中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