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死後,定策迎取嗣皇帝進宮是頭等大事。皇後理當參與,但這等大事慈禧太後卻根本不許阿魯特氏參與。選嗣皇帝,慈禧太後不選“溥”字輩的近支王子為同治皇帝立嗣,偏偏選中了年僅4歲的載淳堂弟、也是自己的親外甥載為帝。其用心不言而喻,首先為了防止皇帝仿效她扮演垂簾聽政的把戲,使自己可以繼續以皇太後的身份合法地掌握大權。

年僅21歲的阿魯特氏以淚洗耳恭聽麵。在光緒元年(1857)二月二十日半夜三更時分去逝。在不到100天內年輕的皇帝皇後先後去世。

阿魯行氏突然互去,有以下幾種議論:同治皇帝死的當天,阿魯特氏就曾吞金自盡,遇救不死,因此這次身死依然是自裁,以報皇帝於地下:因為同治皇帝之死,皇後哀傷過甚,纏綿病榻已久,並抱定必死的決心拒絕治療而逝;她房帷不謹,以致同治皇帝發生“痘內陷”的劇變。嘉順皇後遭遇了解這樣難堪的逆境,無複生趣,懨懨成病,終於不治;再有說是慈禧太後害死了皇後。慈禧太後認為,嘉順皇後在世一日,便有一日的陷憂後患,決心置她於死地,於是秘密下令,斷絕她的一切飲食,使皇後活活餓死。諸種說法,孰是孰非。史無詳細記載。

阿魯特氏死後的喪儀卻頗隆重。當天即發出了一道上諭、一道懿旨,派禮親王世鐸領頭辦理,又加派恭親王奕沂主持,很是大操本辦了一番。剛死時梓宮暫時安置在隆福寺。直到光緒五年三月,惠陵修好後,才與同治皇帝合葬在惠陵,光緒皇帝給阿魯特氏加諡。到宣統年間又加諡,諡號全稱是“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後。”

阿魯特氏死後,慈禧太後的怒氣並未全消,轉而發泄到皇後父親崇綺身上,一度革掉了他吏部侍郎的職務。

同於崇綺全不記女兒被慈禧太後逼死之仇,竟還一味巴結、效忠慈禧太後,故而複被起用。先任鑲黃旗漢軍副都統,1878年奉命查辦吉林政務,署吉林將軍。次年又任熱河都統,1881年升任盛京將軍,1884年調任戶部尚書,可謂飛黃騰達,平步青雲。之後他與徐桐等一起主張廢光光緒帝,因此更得慈禧太後寵信。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他又任留京辦事大臣,隨即退走保定自縊而死。

葉赫那拉氏——德宗載皇後

葉赫那拉氏係那拉氏家族中人,生於同治七年(1868),比光緒帝大3歲。其父桂祥為慈禧太後的兄弟,她是慈禧太後的侄女。光緒帝載繼位時年僅4歲,慈禧太後大權獨攬,垂空聽政。到光緒十三年(1887),光緒帝已經17歲,到了婚配的年齡。慈禧太後提前宣布給光緒帝成親,讓其親裁大政,加緊給光緒帝選後、妃。

慈禧太後利用所謂“母子”情分和封建主義的“孝道”倫理,按自己的意誌,親自主持了選後。選後活動是在體的殿進行的,經過數次“各選”後的五名秀女依閃排列,站在第一位的是慈禧的侄女葉赫那拉氏,其次是灑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站在最後的是禮部右侍郎長敘的兩具女兒。慈禧太後上坐,光緒帝站在一旁,前麵桌子上放著一柄鑲玉的如獲至寶意和兩對繡花的荷包,按清宮慣例選中的皇後,給玉如意一柄,選中妃子,給荷包一對。

慈禧太後麵色嚴肅,心情略有緊張,她看看站在一旁的光緒帝,一邊把玉如意遞給他,光緒這抬頭看了看慈禧太後,這件大事應由皇你爸爸(即慈禧太後)做主,兒臣不敢自作主張。慈禧太後假惺惺地說:“皇後是你的,你自己選嗎!”光緒帝就拿著玉如意大膽地走到德馨的長女麵前,正要授到她玉如意時,慈禧太後驚慌失措,猛然大叫一聲:“皇帝!”光緒帝嚇了一跳,連忙回頭看了一眼慈禧太後,見她用嘴暗示站在第一位的秀女。於是,光緒帝無可奈何,把玉如意授給葉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