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赫那拉氏1912年1月17日,那拉氏召集宗室王公召開禦前會議,討論是否實行共和的問題。奕勖和貝子溥倫主張自行退位,頒布共和。葉赫那拉氏一聽抱著宣統大哭,溥偉和載澤堅決反對,會議無結果而散。第二天,仍無結果,良弼、溥偉、鐵良等王公大臣成立了保衛清室、反對議和的宗社黨。1912年1月19日,那拉氏又召開禦前會議,趙秉均、胡惟德等人參加了,在退位問題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趙秉均當眾斥王公貴族會而不議,議而不決,聲稱再加此下去,就要辭職不幹,說完扭頭就走,胡惟德、梁士詒了憤然離去。會議依然無結果。蒙古王公紛紛出京,各回本旗,組織義務勤王敢死隊。
幾天的禦前會議弄得那拉氏隆裕頭昏腦脹,茫然不知所措,除了抱著小皇帝大哭外,沒有其他辦法。太監總管小德張和貪官奕勖、那桐受了袁世凱的賄買,從內部對隆裕太後進行恫嚇。小德張在隆裕麵前危言聳聽,說:“各省紛紛獨立,前敵軍隊撤不下來,外債無望,餉項難籌,若不答應民黨的要求,則革命軍殺到北京,您的生命難保”。倘能依從讓位,則有“優待條件”,“仍可安居宮闈,長享尊榮富貴,袁世凱一切可以擔保”。奕勖為了迫使清延屈服,不惜當眾撒謊。優柔寡斷、庸無識的隆裕,在這內外夾攻之下,開始動搖了。
葉赫那拉氏命胡惟德轉告袁世凱仍按召集正式國民會議辦法與國民政府議和,袁世凱置之不理。袁世凱又密令段祺瑞聯合北洋將領電奏讚成共和、反對帝製。段祺瑞在其通電中說:“昨聞恭王(溥偉)、澤公(載澤)阻撓共和,多憤憤不平,……壓製則立即暴動,敷衍亦必全潰。十九標昨幾叛去……是動機已兆峭敢再為遲延。”要求實行共和。袁世凱在同一天也上奏清延,提出清帝退位皇室優待條件問題,並威脅說如果不實行共和,他不保證清延退位後受到優待。
26日宗社黨的首領良弼被炸,京師震動,上朝時,葉赫那拉氏隆裕掩麵大哭說:“梁士詒啊!趙秉均啊!胡惟德啊!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們回去好好與袁世凱說說,務必保全我們母子二人性命。”趙秉均首先放聲大哭,誓言保駕,滿朝一片抽泣聲。
王公貴族聞風喪膽,有些人潛往青島、大連、天津的外國租界,藏匿不出。
袁世凱再三辭謝,懇請收回成命,隆裕固執己見,一心想拉住袁世凱,不準袁世凱的請求,袁世凱沒有辦法,隻得接受。葉赫那拉氏隆裕一心想用封賞的辦法拉攏袁世凱,使他效忠清室,這說明她毫無政治見識,錯把奸臣當忠臣,以致一錯再錯。袁世凱雖接受了封賞,為了自己統治天下的野心,繼續進行逼宮活動。
袁世凱1月29日,命楊度在北京發起組織共和促進會,宣布目前主張君王立憲為時已晚,為救國家危亡,保全皇室,隻有實行共和。袁世凱這天上奏,催促清延迅速做出選擇,早早退位,並把一切推給朝廷自行處理,加緊刁難要挾。隆裕在其催逼下,整日抱著宣統皇帝痛哭流涕。載灃向來缺乏主見,此時更不敢參與決策。皇帝室貴族束手無策,亂作一團。
葉赫那拉氏隆裕所能采取的唯一辦法是盡可能拖延時日。2月1日,召開禦前會議,提出采取虛君共和政體,即君主不幹預國政的辦法把皇帝保留下來。民國政府和袁世凱都表示反對。隆裕經過反反複複考慮比較,覺得保留性命,退位後享受優待條件,總比宗族覆滅的結局強得多。她隻好做出了皇帝退位,頒布共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