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1912年2月3日,授袁世凱以全權,與南方協商清帝退位條件,袁世凱的病馬上不治而愈,當即把所擬的退位條件電告唐紹儀轉伍廷芳;並密令段祺瑞以前敵將領的名義發表通電,電文說,“現因幾個王公阻撓共和,使全局危險,四麵楚歌,萬民受困,京津兩地暗殺黨林立,稍疏防範,禍變既生。”並聲稱:“謹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電文字字句句透出刀光劍影,令人生畏。王公大臣看了,一個個麵如土色、毛骨悚然,惟獨溥偉覺得欺人太甚,發了幾名牢騷,後來趙秉均放出風,說要除掉他,把溥偉嚇跑了。從此,再無人敢說一句反對退位的話。

梁士詒2月8日,攜新擬的優待條件見隆裕,隆裕提出三條意見:一、留“大清皇帝尊號相承不替”十字;二、不用“遜位”一詞;三、宮禁和頤和園隨時呼使居住。

隆裕2月11日,認可了優待條件的修正案,決定下詔退位。

隆裕2月12日,以宣統皇帝的名義頒布了三道詔旨,第一道是清帝退位詔,第二詔是公布優待條件,第三詔是勸諭臣民。隆裕在極度驚嚇,慌亂中度過了這3天。她主持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禦前會議。

內閣理大臣袁世凱這天,率全體閣員、親貴和朝廷官員同至養心殿,恭迎太後和年幼的皇帝進殿,並登上寶座,大臣們最後一次向皇帝山呼萬歲。這時一位太監向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後呈遞了退位詔書。隆裕太後在宣讀詔書時,淚流滿麵。臣僚們匍匐在地,極度悲傷恐懼。

隆裕突然中止宣讀,悲傷地放聲大哭,將退位詔書交給世續和徐世昌蓋上皇帝寶印,內閣成員隨即依次在詔書上簽名。在肅穆悲哀的氣氛中,後一次禦前會議宣告結束,清王朝統治中國長達267年宣告滅亡。

自宣布共和後,皇室雖已失去了政權。但在清室宮中,仍然按照皇帝室的儀式,發布上諭。他們靠封建社會長期的影響,靠出賣宮裏的珍寶和從中華民國政府領到的優待經費400萬兩白銀,在宮中仍過著窮奢的生活,保持著皇家舊有的淫威。

隆裕太後仍然住在宮中,宮殿依舊,世道今非。她心情憂鬱,很少與外人接觸,甚至北京發生兵變時,她隻隱隱約約地聽見炮聲,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她娘家被劫三中天後,她才知道,痛哭流涕,哀慟不已,但此時大勢已去,無法挽回。這件事使她更加鬱鬱寡歡,與宣統帝的關係也日漸疏遠,教養侍奉之事,一概交給太監去管。

隆裕整日憂鬱,起居沒有節製,飲食更是不加注意,她每天隻吃些水果,全天精神恍恍惚惚,太監隻得拿著水果袋跟著她。這樣時間一長,自然得了大病。到了1913年,便臥床不起。她去世前,正值深夜,世續、溥倫及載灃在一邊侍奉。此時隆裕太後已昏迷不省人事。據說溥倫擬議遺詔,授命醇親王載淳掌管宮中事務之權,世續等大聲呼喚。

小德張來到榻前,在枕邊對著太後耳朵大聲呼喚說:“現在世續等王爺為太後能更好貽養身份,宮中事務請下令旨命醇親王管理。”這樣喊了3次,隆裕才慢慢睜開了眼,輕輕地點了點頭,很久才說出一句話:“叫皇帝來。”太監連忙把溥儀抱到床前,太後指著溥儀,使出全身的力氣,慢慢地說:“他太小了,你們不要為難他。”說完,未代太後隆裕去逝。

隆裕太後死訊傳出,大總統袁世凱表示悼念、祭奠,參議院外交團發出好悼唁,國務院決定為她舉行葬禮,並派吉員去辦喪事,各黨會團體也有表示追悼的,有的還提議為她鑄造銅像。參加隆裕的葬禮的除王公大臣外,還有國務總理和總統的代表、各國外交、各局長並各部代表及陸海軍人等300多人。如此之隆重莊嚴,是她生前不可能想象的,是在中國曆代皇後前所未有獨一無二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