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在位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曾用年號:無
諡號:高皇帝
廟號:高祖
安葬地:長陵
公元前256年,劉邦生於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中陽裏。
公元前209年9月,劉邦揭竿而起,加入秦末農民起義的大軍。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先項羽一步“入關”,滅秦。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封為漢王,並發生鴻門宴故事。
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楚漢爭霸中滅掉項羽,又先後收服其他農民起義軍,建立漢王朝。
公元前200年,劉邦指使呂後殺韓信,後經7年時間滅掉異姓王。
公元前195年,劉邦辭世。
在漢高祖劉邦的曆史記載中,往往會傳說劉邦乃赤帝之子,在斬了白帝之予的化身白蛇後,舉旗反秦;又傳說劉邦居住之地有天子之氣,還傳說劉邦頭上有五彩雲。這些傳說都力圖說明,劉邦以一介平民成為位相九重的天於是“受了天命”。但傳說終是傳說,這隻能說明劉邦當上皇帝老兒之後,還擔心威不服眾,於是借,“天命所授”的神話來證明自己就應該是皇帝。當然,在中國曆史上,像劉邦這樣的平民皇帝為數不多,比較出名的也隻有劉邦和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兩人了。
劉邦年少時乃市井無賴,到後來成為漢王朝的開創者,是與其過人的用人謀略分不開的。在劉邦稱帝後的慶功大會上,劉邦自我解析的一席話就說明了自己何以為帝的原因,他說:“要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我比不上張良;講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我比不上蕭何;講率軍百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比不上韓信。但我能任用他們,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這才是取得勝利的原因。”所以說,盡管劉邦為了鞏固皇權,而編造出那些神話來證明自己“君權神授”,但就憑他自己的用人策略,也足以取天下而劉姓之。
起兵反秦
劉邦小時候也讀過一些書,但他絕非本分的讀書人。
他性格豁達粗獷,待人寬厚。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經統一全國,他通過考試當上了秦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係非常親密。但他這時也成了一個酒色之徒。後來被他封為齊王的大兒子劉肥的母親曹氏當時就是他的情婦。
盡管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胸懷大誌。有一次,他押送夫役到首都鹹陽,正碰上秦始皇出行,看到秦始皇威風凜凜地坐在儀仗護衛的車中,他便讚歎說:
“唉,大丈夫就應該像這個樣子!”
從鹹陽回來後不久,從單父(今山東單縣南)搬來的呂公設宴招待來拜賀的賓客。呂公因為和沛縣的縣令關係好,為躲避仇家而搬到沛縣。當時蕭何在沛縣任主吏,他主辦宴會,向來客宣布:“凡賀禮不滿一千錢,都坐在堂下。”劉邦也是賀客之一,他根本沒帶錢,卻對傳達說:“我賀錢一萬。”傳達去告訴呂公,呂公急忙親自下堂迎接。呂公看到劉邦後,覺得他相貌氣度非凡,對他十分敬重,就拉他入席就座。酒後,呂公示意劉邦留下,提出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對劉邦來說是求之不得,因此和呂公的女兒成婚。呂公的這個女兒就是後來曆史上著名的呂後。她為高祖生了一兒一女,女兒後來稱魯元公主,兒子就是惠帝。
秦王朝末年,秦始皇修驪山墓需要大批勞力,高祖受傘押送刑徒到驪山。在押送的路上,刑徒們紛紛逃亡。
劉邦估計到了驪山,這些刑徒差不多要跑光,到時候也免不了一死,還不如把他們放了,賺點人情合算。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澤裏的時候,劉邦喝多了酒,仗著酒就把刑徒身上的繩索解開,對他們說:“你們都逃命吧,我也從此逃亡了!”當時有十幾個刑徒願意跟著劉邦走,劉邦就連夜帶著他們從大澤裏逃亡。
這時,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得到了各地義軍的響應,秦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得知陳勝吳廣利用迷信起義,一呼而天下應以後,劉邦也開始利用迷信來給自己身上套光環了。他先後編造了自己以赤帝之子的身份斬了化為白蛇的白帝之子;秦始皇多次巡遊江南的原因是“東南有天子氣”;自己躲藏之地的天上有五色雲彩等故事,使周圍的人敬畏依附他,以至於到後來,劉邦身邊彙集了周迫地區的青年,被人們稱為沛中豪傑。
這時的劉邦,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借口了。沛縣縣令為了保全自己的舉動給了他這個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