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及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一大批貪官汙吏和顯官貴族的利益受到損害,因而首先發難,誹謗新政,而且與其他反對“新政”之人合在一起,使反對聲音越來越多。

這時京東地區又發生了以王倫為首的起義,陝西地區發生了以張海、郭邀山等領導的農民起義,還有不少地方發生蝗旱之災,趙禎都認為是實施新政所帶來的結果,於是決意犧牲革新派,妥協反對派。“慶曆新政”似曇花一現,趙禎力誌圖強的信念似流星般稍縱即逝。

這時,正為朝廷內部矛盾弄得焦頭爛額的趙禎又得知貝州(今河北清河)宣毅軍發生了王則領導的起義。

宋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將起義鎮壓下去,總算使處於焦慮之中的趙禎長舒了一口氣。

不過趙禎的朝廷還是多災多難,起義被鎮壓後不久,當年即公元1048年年初的一個深夜,又發生宮廷衛士兵變,更使趙禎驚心喪膽。

這天夜裏,趙禎在曹皇後的宮中休息,到了半夜時分,崇政侍衛官顏秀、郭適、王勝和孫利等人,趁夜深人靜殺死守宮侍衛,直奔趙禎的寢宮。趙禎被宮女的叫喊聲驚醒,嚇得披衣下床,準備出門逃避。比趙禎還要鎮靜許多的曹皇後一把抱住趙禎,並關緊門窗,命令宮人召侍衛前來護駕,內侍宦官們也被緊急動員起來。顏秀等隻得放了一把火後準備逃跑,結果在逃跑中被蜂湧而來的宮衛、宦官等包圍,最後全部戰死。

還在後怕的趙禎立即采取行動,將皇城司和入內內侍省的大多數官員以失職罪罷免,處死了被懷疑與顏秀之變有聯係的宮女和宦官。趙禎還是不放又命人將宮中臨近屋簷的大樹統統砍掉,還養了大批的狼狗參加守衛。

公元1063年,趙禎病死,享年54歲,在位42年,是兩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英宗趙曙

(公元1032年~公元1067年)

在位時間:公元1063年~公元1067年

曾用年號:治平

諡號:憲文肅武宣孝皇帝

廟號:英宗

安葬地:永厚陵

公元1032年,濮安懿王赴允讓第十三子趙曙出生,被宋仁宗收為養子。

公元1063年,宋仁宗趙禎因病暴崩,其養子趙曙即位,是為宋英宗。

公元1066年,西夏對北宋發動大規模入侵。

公元1067年,趙曙病死。

趙曙即位後,沒幹別的,就是為了尊禮自己的親生父親而與宋仁宗曹皇後不合,頻在後宮生出風波。

宋仁宗剛死,趙曙就與曹皇後發生了矛盾。他因要循行古製,守喪三年,於是決定由韓琦攝政,結果遭到渚大臣和曹皇後的強烈反對。剛當上皇帝,令出即不行,心中難免不痛快,於是便遷怒於曹皇後。但畢竟自己剛剛做皇帝,根基尚不穩固,所以隻好作罷。

宋仁宗的葬禮搞得很隆重,也拖垮了剛即位的趙曙,等到宋仁宗大斂之日,趙曙竟因病差點不能成禮,幸好韓琦等人在旁扶持,方才將儀式草蘋完成。自此以後,趙曙久病不愈,大權就交給垂簾決政的曹太後。

兩人之間很少見麵,加上趙曙確實也有些不滿,說了些對曹太後不滿的話,而曹太後盡管胸襟還算寬闊,但經不住無聊之人的口水,久而久之,假的也就成真的了。因此曹太後漸生猜疑之心,對趙曙產生不滿,最後竟不堪忍受。

兩人的不和,弄得朝野內外謠言四起,大臣們也憂恐不安,於是以司馬光、呂誨等人為首的氣臣數次上書太後和趙曙,加以勸諫。趙曙的老師劉敞等人以及韓琦也借古諷今,以“孝道”相勸,使趙曙逐漸有所感悟。

終於,趙曙在大臣們的勸諫下開始奉事太後,使朝廷內外的種種猜測和謠傳漸漸於息。韓琦又出麵請曹太後撤簾還政。從此,趙曙正式親政。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趙曙即位以後,韓琦等人曾提出尊禮趙曙的生身父母,隻是因趙曙生病、兩宮不和等事情方才耽擱下來。現在諸事已平,韓琦又舊事重提。

趙曙堅決謙讓不受尊號,隻稱濮王及諸夫人為親,並下令稱濮王及諸夫人的墳塋為園,即以園立廟,並封兄長為濮國公,主奉濮王祭祀的事情。尊崇濮王之禮因此而定。

在尊崇濮王的爭論中,趙曙盡顯其不凡的駕馭之術,不惜犧牲台諫官,以表明自己對韓琦和歐陽修等人的極大信任與重用,舍得他們感恩圖報,盡職盡責,輔佐自己。

趙曙勵精圖治,手下又有韓琦、富弼、歐陽修等有才之人為輔,北宋朝政為之一新。但這時,西夏卻加緊了對宋朝的入侵,使趙曙不得不再謀國防,抵抗入侵。

對西夏的入侵,趙曙還是先以和為貴,遣使訪問,之後采納韓琦的建議,征召義勇軍15萬人守邊,又任命了一批將領以抵擋西夏的入侵,然後趙曙便以為可高枕無憂了。但事實與他所幻想的恰恰相反,西夏軍屢次入侵,成為北宋西北邊境的一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