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趙構

(公元1107年~公元1187年)

在位時間:公元1127年~公元1162年

曾用年號:建炎、紹興

諡號:神武文憲孝皇帝

廟號:高宗

安葬地:會稽永恩陵

公元1107年,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出生。

公元1125年年底,金兵南下攻朱,並於公元1126年年初逼近北宋都城東京,趙構被命為使節,去金營求和,隨後從金營逃出。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同年,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即位。

公元1141年除夕,抗金名將嶽飛父子被趙構、秦檜殺害。

公元1162年,趙構將皇位傳給宋孝宗,當了太上皇。

公元1187年,太上皇趙構病逝,享年81歲。

趙構被人記住名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是南宋的開國皇帝,而是因為他指使秦檜害死了抗金名將嶽飛。

趙構是個典型的投降派,但他又要比秦檜要聰明得多,隻是躲在幕後策劃投降和害嶽飛的事宜,而將所有前台工作全交給了秦檜。也隻有秦檜這種人才會死心塌地地為他賣命,替他背黑鍋,要是兩人在九泉下碰見了,說不定還是一樣稱兄道弟。這就是趙構的馭人之術。

公元1125年,金滅遼後,立即順勢南下,大舉攻宋。

把終日沉湎於酒色的宋徽宗嚇得六神無主,於是狡猾地把帝位讓給兒子宋欽宗,自己帶著嬪妃寵臣南逃。

公元1126年農曆正月七日,金兵逼近東京。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被兩次派去金營求和,第一次是有驚無險地逃了回來,第二次在途中受到沿途的地方官員阻攔,天真地要完成北上議和的任務,不能半途而廢。

到了磁州後,汪伯彥派人給他送來一封信,信中說金軍根本不想議和,而是想滅宋朝,並要求趙構前往相州,召集軍隊,聚集軍隊,牽製金軍。讀畢,趙構出了一身冷汗,遂前往相州停留。

這時,北宋京城已經是危在旦夕,宋欽宗下令各地兵馬勤王,於是趙構便在相州招兵買馬,組建勤王軍約共10000人。趙構便率兵出擊,攻到大名(今河北大名縣東)後,宗澤、梁揚祖等也先後率兵馬來會合。隨後,趙構率兵在京城周圍轉來轉去,其所屬官軍和自動聚集起來的抗金軍隊已有8萬之多,號稱百萬,但就是不敢與金軍較量,眼睜睜看著金軍攻入京城中。

公元1127年,全軍攻入京城,抓獲宋徽宗、宋欽宗,隨後劫掠一番後,金軍押著宋微宗、宋欽宗、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後妃等三千多人及大量的王室物品和財寶北去,北宋滅亡。消息傳來,趙構決定移師應天府,隨後在此即位,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趙構即位後,為表示一下抗敵複仇的決心,以順應民意。便以抗金最力的宿將李綱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但又命黃潛善為中書侍郎,汪伯彥為同知樞密院事。

李綱為相後,派馬忠、張煥率軍一萬人襲擊河間的金軍,取得了勝利。北方軍民也自動組織起來,神出鬼沒地襲擊敵人。

然而,即位後的趙構早就決定南逃。李綱非常反對,於是對趙構說:“自古以來,中興的帝王都是起於西北,立足中原,控製東南。這大概是天下精兵健馬都在西北的緣故。如果陛下堅持前往東南,將會使中原的抗金將士大失所望,今後要收複北方失地就更加困難了。”但趙構不顧李綱等人的反對,堅持南下。在此之前,抗金將領嶽飛上書趙構,指責黃潛善、汪伯彥奸臣誤國,使中原軍民大失所望,建議趙構乘金人在北方立足未穩之機,親率大軍收複失地。結果嶽飛被削職。麵對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不能有所作為的李綱隻得選擇辭職,趙構也順水推舟,貶李綱為觀文殿大學士。

就在趙構決意南逃的時候,北方軍民的抗金鬥爭如火如荼。抗金老將宗澤任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積極與全軍展開鬥爭,黃淮地區還有紅巾軍、八字軍等著名的義軍頻繁地活動,積極抗金。金見中原抗金力量日漸擴大,於是決定再次用兵。而趙構卻乘船離開應天府,向南逃去。京師軍民聞此消息,相聚啼哭,深知恢複無望了。

公元1128年春天,趙構到達揚州,隨後在此安頓下來,開始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全然不管當時金兵的大舉南侵。公元1129年農曆二月,金軍逼近揚州,嚇得趙構趕緊騎馬而逃,向臨安(今杭州市)逃去。途中,經朝野上下的聲討,趙構迫於壓力,不得不“忍痛割愛”,罷免黃潛善、汪伯彥兩大奸臣。不久,宋軍在陳彥的率領下,渡江打敗金軍,收複了揚州,趙構的小朝廷才在杭州暫時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