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個勤政愛民的皇帝,自軍機處在雍正時期成為皇帝下麵的最高權力機構以後,乾隆每天都親自到軍機處理政務。每天都是早來晚歸,晚上也時常召見軍機處大臣,使得軍機處自乾隆以後,逐漸形成了守夜製度,後來怕一個人處理不了,每天早晨還有一個人早早趕來幫助,稱為“早班”。同時,乾隆鑒於曆史上宦官和外戚專政的教訓,對宦官和外戚的管理非常嚴格,首先是禁止對宦官實行教育,還規定皇後隻能管理後宮諸事,不得插手朝政。
乾隆在發展社會生產方麵並沒有施行過太多的新措施,主要是繼承康熙、雍正以來的經濟和政治製度,尤其是對“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及“火耗歸公”等措施執行得非常徹底。為了貫徹“改土歸流”,乾隆根據大臣張廣泗的建議,對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采取安撫為主,征討為輔的手段,將少數民族苗族的叛亂很快平定。這些措施使清朝的國力自康熙、雍正以後,在乾隆前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在強盛的國力支持下,乾隆的豐功偉績主要是在對邊疆和封國的征討中取得的。在對西南少數民族的初次用兵取得勝利後,使得乾隆對用兵增強了信心。對公元1747年和公元1766年的大小金川的叛亂,都取得了勝利。公元1755年,乾隆親自率大軍,前往西北鎮壓一直時服時叛的準噶爾部的叛亂。行軍途中,乾隆準確地判斷了形勢,派清軍分兩路大軍向準噶爾部進攻,準噶爾軍紛紛投降,清軍兵不血刃地進入伊犁,隨後在南疆維吾爾族人民的支持下,將逃往南疆的叛亂首領達瓦齊抓獲。乾隆將其押解進京,在痛斥了達瓦齊的叛國罪行後,赦免了他的罪過,將其封為親王,並留在北京居住。
乾隆此舉,得到了西北各少數民族的支持。
在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後,乾隆將厄魯特四部封為四汗,分別管轄準噶爾部的部分領地,以削弱準噶爾部的割據勢力。但沒想到,曾率軍鎮壓準噶爾部叛亂的阿睦爾撒納想當“總汗”,在沒有得到乾隆批準後,公開打出了叛亂的旗幟。公元1757年,乾隆派清軍分四路進攻阿睦爾撒納,擊潰其率領的叛軍。阿睦爾撒納不得不逃竄到沙俄,不久患天花病死。這時,南疆的宗教首領大小和卓木又發動了叛亂,剛剛平定了阿睦爾撒納的清軍,又星夜兼程趕往南疆,平息了這場叛亂。
此後,乾隆為加強對西域的控製,於公元1762年在惠遠城設立了伊犁將軍,從而加強了中央政府對新疆的統治。
乾隆還加強中央政府對西藏的控製。由於廓爾喀侵略軍進犯西藏,乾隆派清軍進入西藏,將廓爾喀侵略軍趕出西藏,迫使其求和,表示永不侵犯西藏。隨後,乾隆帝與西藏宗教首領達賴、班禪共同商定西藏善後章程《欽定西藏章程》,稱為中央政府為西藏地方政府製訂的最高法律。
此外,乾隆還派兵與緬甸、暹羅交戰,使這兩國都臣服清朝,不敢輕易發動戰爭。在麵對西方殖民侵略勢力不斷覬覦中國的時候,乾隆采取了強硬態度,斷然拒絕殖民者的領土要求。對其他帶有誠意遣使來華的國家,乾隆采取了友好的態度。不過對其提出通商的要求,一律予以拒絕。
乾隆取得了兩平準噶爾、定回部、兩定大小金川、靖台灣、服緬甸安南、兩服廓爾喀等十個勝利,對自己的武功非常得意,便於公元1792年親自撰寫了《十全武功記》,並命人建造碑亭,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在碑上。他自詡為“十全老人”,常常以此誇耀。
乾隆在位期間,文字獄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更多的是采取了籠絡漢族文人的辦法。他將大量漢族文人召集到一起,編撰了大型典誌書《續通典》、《續通誌》和《續文獻通考》,還組織編寫了《四庫全書》,這本我國曆史上最大的叢書花費了15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四庫全書》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保存下來許多有價值的典籍。但編寫的同時,乾隆帝也下令對中國古代文化典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清查和銷毀,其銷毀的書籍竟然與《四庫全書》所搜集的相差無幾。
乾隆雖然是個銳意進取、勵精圖治的皇帝,但也有瑕疵,那就是風流成性和重用奸臣和。
乾隆的風流在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他曾多次平定叛亂,俘獲了許多叛亂的少數民族首領,也收服過許多少數民族人民的民心。對俘獲女人的心,乾隆也是非常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