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嘉慶帝被國內的農民起義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他所統治的這個泱泱大國已經成為西方殖民者覬覦的重要目標,英國艦隊就曾在澳門和廣東口岸出沒,並曾登上黃埔,英國士兵和水手還進駐廣州13個行商館。

麵對英國人如此囂張的行動,嘉慶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對這些人不惜動用武力。後來英國殖民者不得不遣使到中國談判,結果又發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阿美士德使團事件。公元1816年,英國遣阿美士德等人,帶著一些外交、商務上的要求來到北京,要求朝見嘉慶,嘉慶允諾予以接見,但就在接見之前清朝官員與阿美士德等人在朝見禮節上發生了爭執。清朝官員把阿美士德使團當作貢使對待,而英國人堅持不行三跪九叩大禮,雙方形成了僵局。嘉慶也十分生氣,下令把英國使節立即遣送回國,負責接待的一班大臣也被嚴加議處。

這時,鴉片已開始進入中國。西方殖民者為了扭轉在對華貿易中的不利地位,贏得巨額利潤,開始不擇手段地將大批鴉片運進中國。鴉片的大量輸入使中國國內財政、軍事、人民生活等方麵都受到嚴重損害,嘉慶對此認識得相當清醒,采取了多種戒煙措施。嚴禁外國貨船夾帶鴉片,嚴厲打擊鴉片販子。

對於西方傳教士在華的活動,嘉慶也予以多方限製。

對傳教士進行驅逐的同時,還下令銷毀了一批西方傳教士的經卷,懲處了對西方傳教士約束不嚴的內務府大臣。

嘉慶力圖使清王朝能出現中興的局麵,但他直到死,也沒有如願,隻能看著清王朝一天天的衰敗下去。終於看不下去了,便來了個中暑在承德避暑山莊與世長辭。

宣宗旻寧

(公元1782年~公元185年)

在位時間:公元1820年~公元1850年

曾用年號:道光

諡號:成

廟號:宣宗

安葬地:河北易縣北寧山慕陵

公元1782年,旻寧出生。

公元1782年,嘉慶病逝,寧即位,是為清宣宗,又稱道光。

公元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公元1842年,中國《南京條約》簽訂,標誌著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公元1850年,道光病逝。

道光帝旻寧在位30年,終年69歲。才智平庸的道光帝以躬行節儉而著稱,但在整個統治階級中收效甚微。

他處於曆史轉折的關鍵時刻,“守其常而不知其變”。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使他寢食不安。他想嚴厲禁煙,也曾下決心抗擊侵略者,但中國的閉關鎖國使他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知殖民主義為何物。平素無知人善用之明,臨危無應變之策,以至戰守茫然,毫無方略,隻能在自恨自愧中頓足歎息,結果忍辱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簽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江寧條約》,即後人所稱的《南京條約》。道光帝執政30年,朝綱獨斷,事必身躬親,身體力行,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煙等均無起色。勵精圖治卻少有作為,恰是他一生的悲劇所在。

可笑而可歎的節儉

道光即位後,別的不想,首先想到的就是倡行節儉,力戒奢靡,希望能讓滿族臣民都“返本還淳”,恢複入關前淳樸節儉的舊風俗,文武官員及天下百姓都以儉樸為榮,從而使國庫豐贍,恢複祖宗的盛世。

於是道光就天真地開始提倡他的節儉了,殊不知當時民風經康乾盛世以後已逐漸奢靡,要再想吃慣了滿漢全席再回去挖野菜,誰也不願意,但道光畢竟是皇帝,總得給點麵子吧。這樣一來,節儉是節儉了,但儉外奢中,還是沒有什麼改變。

道光提倡節儉的決心倒是挺大的,盡管在整個統治階級中收效甚微,但他自己的確是躬親實踐,身體力行。

在飲食上,道光覺得照例皇帝每餐至少有二十幾樣菜肴過於靡費,於是每天最多準做4樣菜,有時則隻要1碗豆腐燒豬肝,鬧得管禦膳房的官員們叫苦不迭,因為皇帝越是鋪張,他們才越有油水可撈,隻是一碗豆腐燒豬肝,實在是無法虛報冒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