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內眾人正在激烈爭論,公孫瓚打算率軍直接攻擊,雖然對方有十五萬大軍,但這裏麵肯定有水分,而且兵器質量也不過關,公孫瓚有信心率軍擊破對方前鋒。眾人一致同意,不過公孫續微微感覺這次敵軍大舉前來似乎有充分準備,本來公孫續不讚同出兵,他更傾向於固守大營讓對方來攻打。
不過他一個人反對不了,隻能請求留守大營,同時向徐榮叮囑一番,讓徐榮回河邊大營駐守,雖然現在徐榮名義上隻能帶五百人,可是河邊大營有十萬多青壯,有一萬步軍和一萬民夫,還有將近四十萬的俘虜,更何況,還有自己訓練了一個月的新軍,雖然公孫瓚沒有批準,但徐榮相信自己的本領。徐榮走的時候看到公訴許眉頭緊鎖,他也感到了大戰的氣氛,對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說道;:“責任重大啊。”
第二天清早,公孫瓚率騎兵一萬五,步軍兩萬迎戰叛軍。留公孫續領一萬步軍留守大營。等大軍出征後,公孫續向大營內的大軍和民夫下令,抓緊製作幹糧收集草料並清點物資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同時催促徐榮加快預定計劃。三天後公孫續接到消息,公孫瓚與敵軍前鋒交戰,大破之,殺敵三千,同時率軍繼續深入。
又過了四天公孫瓚等不急步軍,留關靖統帥顏良文醜率步軍徐徐而上,自己率騎兵追擊敵軍。當兩軍分開約七十裏的時候公孫瓚中埋伏,一萬多騎兵陷入十萬人的包圍中,混戰中公孫瓚流矢射中,箭上有毒,公孫瓚昏迷不醒。關鍵時刻,趙雲率一千精銳騎兵扮作公孫瓚向東突圍,吸引敵軍的注意力。
關靖率其餘士兵護著公孫瓚趁敵軍放鬆警惕的時候突圍而走,向公孫續的大營奔來。經過一天一夜的努力,終於遇上了公孫續派來的八千步軍,回營後公孫瓚被搶救回來,但是不能處理事務,時不時的昏迷過去,趙雲還沒有消息傳來,大帳內死氣沉沉,三軍沒有了統帥軍心不穩,已經一個時辰過去了,大帳內還是沒有人說話,公孫續知道時機差不多了,就站起來對眾人說道:“今將軍昏迷,三軍不可沒有統帥。我推舉鄒丹將軍暫時統帥大軍,知道將軍醒來。”
鄒丹平時在軍中的威望僅次於公孫瓚,但這個時候他也不敢走上風口浪尖,而且自己也壓不住底下人啊。
關靖也不行,比自己還差點,思來想去,突然靈光一閃,站起來說道:“鄒丹才學疏淺,不敢擔此大任,但我課保薦一人率大軍攻破敵軍。”
說完,鄒丹指向公孫續說道:“少將軍自小隨將軍作戰,更多次經曆戰鬥,在軍中也素有威望,再加上若是我等全力輔佐,定能撐到將軍醒來。”
說完就馬上向關靖使眼色,關靖會意立馬單膝跪下說道:“願聽少將軍調遣。”軍中剩下的兩個大頭都這樣了,別人就沒有理由反對了。
眾人皆跪下喊道:“願聽少將軍調遣。”公孫續心裏一笑,也不推遲,向眾人說道:“還請眾位叔伯權利輔佐。”
接下來就是商量怎麼辦。關靖建議大軍拔營退向遼西管子城,雖然路途遙遠但如果有城牆作為依靠絕對能守上幾個月。很多人都同意。
但是顏良卻說道:“敵軍有備而來,此去遼西管子城路途遙遠,我等現在又是步軍居多恐怕半路上就會被追上,到時候在野外我等不能據守,又不能與敵軍交戰,恐怕離敗亡不遠。”
公孫續聽了點點頭,心裏在想“:”顏良和我想到一塊去了,能從混亂的的局勢中看清形勢,假以時日好好培養,絕對是個帥才。”
這時公孫續站起來說道:“大軍拔營,退向河邊大營,河邊大營三麵環水,我等可據營而守,我查看過河流上遊,這個季節水位不高,不用怕對方會積水衝破大營,事不宜遲,現在就走。”眾人接到命令後立馬下去準備,第二天全軍到達河邊大營,徐榮也準備好了一切。
兩天後有刺侯帶來消息,趙雲率軍輾轉五百裏甩開敵軍,離自己大營不到五十裏的距離,後麵有大股敵軍,公孫續當即下令顏良文醜前去接應,顏良文醜各領五千騎兵在有利地形埋伏起來,等趙雲過來後兩軍同時發起攻擊,趙雲也知道有援軍接應於是就率軍回擊,單槍匹馬殺入敵軍中直1取對方大將首級。
敵軍大亂,一場混戰,叛軍留下一萬屍體後退走,顏良文醜這邊也損失了三千多人,打掃完戰場後都回到大營。
公孫續親自率軍在大營門口迎接,一路上趙雲從顏良那了解到軍中的情況,看到公孫續來迎接自己,趙雲大受感動,直接下馬跪地說道:“願從少將軍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