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不少舊勢力都被清洗,很多雄霸一方的諸侯可能也會退出曆史的舞台,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事實,但是,身處草原的公孫續,現在卻無暇顧及這些事情。
在草原大營呆了兩天後,公孫續已經了解了現今兩軍的形勢,為了能盡快探出敵軍虛實,也為了能讓自己這邊的士兵盡快熟悉這種草原作戰,公孫續決定要試探性的進攻一下匈奴軍了。
不過,現在公孫續這邊並沒有占據壓倒性的地位,人數上,公孫續這邊步兵騎兵加起來也不過十四萬左右,可是對手卻有騎兵二十三萬上下,而且,對方的後續部隊正在慢慢向這邊集結。
但是,公孫續這邊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首先,高順選擇建立大營的位置很是巧妙,他利用了地理優勢來抵禦敵人的進攻可偷襲,為自己這邊省去了不少人力。
當初,高順率軍先來草原後就努力尋找適合建立打贏的地方,最後還真讓高順找到了個。按照高順的要求,為了大軍飲水方便,大營應該離湖泊或是河流很近,而且,河流和湖泊也能作為防禦。
最終,草原上幾條大河彙聚而成的湖泊成了高順選定的地點,大營建在湖泊和河流的交界口附近,形狀大致向一個“幾”字,高順將將大營的後方對著湖泊,同時,在軍營後方,高順還建立了水寨,由五千水軍駐守。
其餘三麵,左右兩側有一半的長度被河流包著,這樣,就可以省去一般的兵力來防守。同時,為了防止敵軍在上遊建造大壩蓄水衝擊大營,高順還專門派人修建了防洪大壩和導流渠道。
縱使敵軍在上遊蓄水衝擊,洪水也會被引流向別的地方,對大營造不成威脅。同時,為了防止水源被截斷,也為了防止敵軍在水中下毒,高順已經在大營中鑿了深井,足夠大軍和戰馬飲水之用。
在一定程度上,河流為高順這邊的大營做了掩護,也迷惑了敵軍,要是敵軍想利用地勢或是水火來攻擊高順的大營的話,恐怕也隻是白費工夫而已。
沒辦法,文化的差距導致了生產力的不同,高順打仗不僅僅動用了北疆最精銳的軍隊,同時還征用了北疆最頂尖的土木,測繪等各方麵人才,僅僅就這一項,就足夠匈奴人傻眼了。
再者,高順後營的水軍也不是吃素的,南人擅船,被人擅騎。這是自古定律,高順征調的這五千水軍有大將甘寧統帥,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少數北方士兵現在也訓練的跟南方士兵差不多了。
要說泅水,乘船作戰等水軍項目,甘寧這五千水軍絕不下於荊湘地區的精銳水師。可以說,自公孫續率軍來了後,北疆軍這邊的軍中算是到齊了,水軍,騎兵,步兵等三大兵種都有,也都能派上用場,反觀匈奴這邊,自始自終都隻是騎兵。
這也是北疆軍作戰方式的一個轉變,單兵種作戰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遇到地形和天氣複雜的時候,而混合兵種的優勢就明顯多了,主帥可以利用不同地勢和天氣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才能取得巨大的效果。
公孫續很滿意高順的安排,就目前情況看,隻要給高順足夠的兵力,他是完全可以擊敗匈奴人的,至少可以將匈奴人拖垮,麵對如此優秀的部下,公孫續都覺得自己是不是派不上用場了。
在大營中呆了十四天之後,戲誌才和賈詡共同設計的戰車已經打造完畢,三萬步軍在這些天中也被高順拉去突襲訓練了下陣形,好在高順這次還是帶來兩千陷陣營將士,不然,這步兵排兵布陣的作戰方式,恐怕還真有點讓人頭大了。
不得不說,高順的確是排兵布陣的行家,三萬新軍經過這些天的訓練,排列其方陣起來也有模有樣,至少,公孫續現在不必擔心這些新兵上來戰場會往回跑,而且,由於戰車陣的緣故,就算往回跑也是沒用。
隨著軍中將士情緒的高漲,公孫續覺得有必要趁著士氣正旺的時候跟匈奴軍交手一番,不然,老是呆在大營的話不僅會影響自己這邊的士氣,還會讓敵軍占據主動。
為此,公孫續決定召開軍事會議,商議是否要與匈奴軍交交手。
公孫續的大帳內,北疆軍的重要將領和謀士都已經來齊,眾人都在著大帳中央的模擬地形圖模型,公孫續用黑白兩種顏色的旗幟清晰的表明了雙方敵我勢力的對比和分布情況。
等眾人都了解情況後,公孫續笑道:“好了,廢話也都說過了,你們都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吧,這是我們與匈奴的第一場戰鬥,務必要打得漂亮,贏的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