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善後工作1(1 / 2)

戰場上負隅頑抗的匈奴都被刺死,除了那些死忠於匈奴單於的,也還有將近七千傷者投降了,這些人大都是在一開始的戰鬥中受傷,匈奴大軍逃跑的時候,他們又沒來得及。

有將近五千北疆軍正在看押這些人,七千俘虜,也不算少了,而且個個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俘虜,這要是鬧起事情來,恐怕也真夠北疆軍喝一壺的了,為此,高順不得不將這些人分開關押。

北疆軍的傷員們都在接受治療,現在,北疆軍的騎兵們大都出去追殺殘敵,留下的都是步兵和那五千不能進行長途奔襲的重甲騎兵,繳獲的匈奴戰馬也大都在附近。

這些傷員們都被同伴扶上戰馬往大營方向送去,由於公孫續還沒有回來,再加上戰場還沒有打掃完畢,所以,高順還必須在這裏坐鎮指揮。

到現在,高順終於明白為什麼一開始選鋒軍和白袍軍會有那種反常行為,當他聯係單熬公孫續一直強調的輕騎兵長途奔襲和騷擾的戰術後,高順明白,選鋒軍和白袍軍已經做到了公孫續的要求。

從一開始,白袍軍趁著匈奴大軍還沒有列好陣的時候就去騷擾打亂對方的陣腳,白袍軍仗著馬力充足和弓箭射程的優勢給了匈奴人不小的傷亡,對敵軍的士氣也是不小的打擊。

為此,暴躁的匈奴單於不得不派兩萬騎兵去追殺白袍軍,白袍軍引走這兩萬騎兵後,一萬選鋒軍故技重施,逼得匈奴單於不得不再次派兩萬騎兵去追殺選鋒軍。

可是,選鋒和白袍都是成名已久的軍中精銳,他們的特長就是奔襲,隻要他們想跑,那就不會有什麼騎兵能夠攔得住他們,除非是有五倍以上的騎兵對他們進行合圍。

選鋒和白袍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因為他們有沒人三騎的優勢,匈奴人就是追死也不可能追得上啊,還有,匈奴人擅長騎射不假,可是,他們的騎射也是有水平的。

且不說匈奴的戰馬的耐力和衝刺速度,就說匈奴人的弓箭,射程比對手差上三十多步也就算了,箭矢沒有對方的犀利也可以暫時忽略,可是,他們這些騎兵,竟然連準頭都比不上對手。

為何?匈奴人擅長騎射,但是要說在狂奔的戰馬上彎弓搭箭精確射中快速移動中的對手,何其難也,恐怕就是匈奴精銳射雕者也不敢說能做到。

而北疆軍這邊,人人都配雙邊馬鐙,再加上高橋馬鞍,騎兵坐上去隻要多加訓練就能做到穩如泰山,這對騎兵解放雙手進行騎射起到了關鍵作用。

北疆軍戰馬的馬蹄上都有馬蹄鐵,可以不顧及草地上的石塊之類容易傷到馬蹄的東西,這樣,他們的可移動範圍就更加大了,而匈奴人就不行,他們必須得注意這些細節,戰馬的馬蹄受傷的話,那這戰馬也就基本報廢了。

所以,當兩萬匈奴騎兵追擊選鋒軍或者白袍軍的時候,其實,他們已經被對手給釣上鉤了,選鋒和白袍利用騎射和反射回射等戰術一直將這些人拖著,再加上匈奴人跑的比較密集,中箭的就更多。

除此之外,高順還想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選鋒軍從頭到尾都似乎隻出現了一萬人,還有一萬人呢?去哪了,是去埋伏匈奴大軍了嗎,高順猜測多半是這樣。

實際上,有一個細節,高順也注意到了,那就是白袍軍和選鋒軍被追著跑的時候,他們每隔一定時間都會吹一次號角,一開始,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他們在向北疆軍車陣這邊求救。

事實確是,這不是求救,而是在告知友軍自己的方位,那剩下的一萬選鋒軍早就埋伏在別的位置,他們一直在等信號,當白袍軍將兩萬追兵引開幾十裏後,他們就從後麵追上。

接著,選鋒軍發揮騎射的優勢,他們分散開來,以一種合圍的陣勢去追擊那兩萬匈奴騎兵,前有白袍軍反身回射,後有一萬選鋒軍追趕射殺,這兩萬匈奴騎兵,算是走進了末路。

不論這兩萬人前進還是後退,都會麵臨這種狀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萬人算是被包圍了,白袍軍和選鋒軍的配合很是默契,這兩萬匈奴騎兵,最終是被擊潰了。

在丟下一萬多具屍體後,剩下的一萬多人向匈奴大營方向逃竄,由於跑出去的距離較遠,這些逃兵竟然沒有想到跑回來給匈奴單於報信。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關鍵是趙雲率領的白袍軍和那軍事素養很高的選鋒軍很懂得如何盡快打散敵軍,從一開始,這兩支騎兵的神射手們都是尋找萬夫長,千夫長和百夫長這之類的軍官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