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們怎麼撤,公孫瓚會這麼輕鬆放我們走嗎?”雷公不禁問道。
現在的難題並不是他們想不想撤退,關鍵是能不能撤退,公孫瓚的兵馬就在外麵,那可是百戰餘生的精銳鐵騎啊,絕對是惹不起的主啊,有他們在,自己這邊還能安全撤退嗎。
黃龍這時候也皺起眉頭沉吟道:“不錯,公孫瓚確實不好惹,可是,你們不要忘了,他才兩萬人不到,後續兵馬起碼還要五天才能趕到,我們的兵力是他的十倍,就算他手底下是精銳騎兵,可是,他也不一定想跟我們死拚。
我若是沒有猜錯的話,公孫瓚多半隻是想驅逐我們而已,如果說想把我們趕盡殺絕的話,公孫瓚還沒有這麼大手筆,再說了,我們難道是十幾萬豬嗎,會伸著頭讓他們砍嗎?
就算是,幽州軍難道砍不累嗎?我們十幾萬人還怕了他了,當真是笑話,而且,我們必須要在公孫瓚的援兵趕來之前撤退,要是公孫瓚的後續兵馬趕到的話,我們想走,恐怕就真的很難了。”
黃龍的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僅僅這幾條就足夠說服在場的大小首領,不過,他還是沒有提出怎麼撤退,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沒有指出誰來斷後而已,因為這牽扯到利益糾葛,眾人一時都難以協調好。
在這危急關頭,這些黑山軍首領還是這樣推脫,這也注定了他們是成不了大事的,要是再這麼繼續推脫的話,恐怕這十幾萬人就真的是要交代在這了。
李大目算是這些首領中比較有威信的,說是威信,其實還是因為他手底下人多,這時候,他站起來說道:“都什麼時候了,還想著躲起來嗎?想要活命,就得齊心協力。
這樣吧,我,外加黃龍首領和雷公首領三人湊齊兩萬人馬,你們其餘人湊齊一萬以上的人馬,就憑三萬多的人馬,我還就不信攔不住公孫瓚了,有這三萬多人馬斷後,我們必定能迅速撤退到並州去,怎麼樣,有反對的不。”
有了李大目挑頭,別人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等所有人都商量好後,這些首領這才散了去挑選人馬,反正都是要損失點人馬才能買個平安的,吃虧也是大家一起,也就沒有誰覺得不公平。
要說黑山軍攻城略地的功夫,那簡直就是渣,可是,要說起他們逃命的本事,這還真是有點水平的,第二天早上,一眾大小首領都下令要撤退,整個黑山軍大營都運作起來,該打包的絕不會丟下。
公孫瓚這邊一早就注意到了黑山軍大營的異動,可是,現在公孫瓚的人馬確實太少了,要靠這一萬三千多騎兵就直接去攻打對方十五萬大軍的話,這確實有點為難公孫瓚。
再者,公孫瓚這次確實是一驅逐為主,他本以為黑山軍十幾萬人馬會跟他列陣死磕,所以他才會在黑山軍大營外駐紮,為的也不過是想等後續兵馬趕來後再一舉攻破敵軍,然後再采用騎兵的驅逐戰術將黑山軍俘虜或是趕走。
可是,現在倒好,這些黑山軍老實得很,竟然連打都不想打就要撤退,麵對如此情景,公孫瓚也不知道自己是該歡喜還是該傷心啊,不過,黑山軍這邊已經出招了,公孫瓚也該動手了。
既然對方擺明了是想離開,公孫瓚倒是沒有必要強行留下他們,不過,想這麼輕鬆的離開,公孫瓚卻是不會同意的,至少,幽州軍將士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想這麼輕鬆的離開,還得先問問他們手中的兵器。
可是,黑山軍這邊也耍了個小聰明,黑山軍十五萬多人兵分兩路,留下三萬人斷後,其餘人都收拾好東西撤退,看來,他們呢還真是不想給公孫瓚攻打他們的機會啊。
統兵多年的公孫瓚也做好了應對措施,就在黑山軍分兵之後,公孫瓚並不追擊,他隻是派出全部兵馬盯住這三萬斷後的人馬,同時,為了防止這三萬人拚命,公孫瓚還派人在黑山軍大營外挖了不少陷阱,設置了不少障礙。
這樣一來,公孫瓚這邊就隻要盯住他們是不是也會逃跑就行了,這三萬人也不敢貿然發起攻擊,黑山軍有十幾萬人的時候都不敢拿公孫瓚怎麼樣,現在就這三萬人,而且還擺明了是被拋棄的三萬人,他們就更不敢怎麼樣了。
就這樣,一仗沒打,黑山軍就快要撤出幽州了,可是,這戰事,卻並沒有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