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巡視草原1(1 / 2)

按照徐晃的意思,其實這些事情現在都沒有必要出動北疆軍主力,之前他說的出動一員偏將,其實指的是自己,隻要他自己率領個兩三萬騎兵在河套附近草原來回巡視那麼幾圈,大部分敵人也就該被震懾住了。

當然,要是公孫續能派出北疆軍精銳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誰知道河套附近的這些勢力中有沒有腦子壞掉的想冒險,兩三萬騎兵對於那些草原部落來說不算什麼,稍微大點的部落都能組建出這麼多騎兵,隻不過在戰鬥力上跟北疆軍比就差遠了。

公孫續的想法跟徐晃的有點不一樣,現在是關鍵時刻,匈奴實力受損,北疆軍連番惡戰也疲憊不堪,這正是兩大巨頭最虛弱的時候,也是其他勢力擴充自己的最佳時機。

北疆軍這邊他們其實也不敢太過分,除去並州的實力以外,公孫續還有幽州作為依靠,況且,鮮卑部落這邊都明白,遼東和鮮卑草原東部那邊還有大量北疆軍在鎮守。

如果把公孫續逼急了,大不了就是玩一次命而已。而且,公孫續這邊最多就是喪失眼前的利益,至於那些有歪心思的部落,則有可能是亡族滅種。

沒有誰會傻到為這點利益去冒險,鮮卑部落這邊的那些巨頭也清楚這個道理,他們之中,和連最了解北疆軍的實力,這也是他隻率領一萬騎兵來參與這次草原會盟的原因。

如果真的打起來,和連多半是第一個逃跑的,這些年,他把當初那場大戰都分析的差不多了,當場自己父親留下來不肯走是有道理的,現今的草原部落,有誰能麵對北疆軍無休止的追殺。

在與徐晃商議了將近半個時辰後,兩人還是為該派多少兵力有點爭論,徐晃不建議大動幹戈,北疆軍不適宜繼續出征,若是再來一次和匈奴軍這樣的戰鬥的話,北疆軍就別想在一年之內恢複元氣。

這個道理,公孫續心裏也明白,他了解北疆軍現在的情況,但他更了解草原部落的凶殘本性,要是這次他自己出動的兵力少或是沒能給予草原部落足夠震懾的話,那些部落首領肯定會輕視北疆軍,甚至會時常縱兵劫掠,到那時候,公孫續可就真的會疲於應付了。

漢朝建國數百年,有多少年一直處於匈奴的威脅和騷擾之下。隻要漢朝在邊境上的表現的稍微軟弱點的話,匈奴的軍隊就會越過長城出現在漢朝境內。

可是,當漢朝強盛的時候,在邊境上的強勢會讓匈奴這些遊牧部落望而止步。草原部落就是這樣,你要是比他狠比他厲害,他又怎麼可能會不斷的來侵犯,來騷擾呢。

想想當年秦始皇時期,秦國國勢強盛之時,匈奴,東胡等草原部落誰敢說個不字。蒙恬領兵三十萬驅逐匈奴七百裏,秦始皇劃河套為秦國領土,匈奴有敢說個不字?

現在北疆軍才剛剛擊敗匈奴,要是讓別人看出自己這邊後勁不足那還得了,再三思慮過後,公孫續還是勸服了徐晃,徐晃也明白公孫續的苦心。

僅僅靠徐晃一人領兵還不足以震懾草原部落,當然,徐晃說的沒錯,這一次,出動的軍隊確實不能太多,不然,北疆軍的後勤就支撐不起了。

就在公孫續這邊思考該調動哪支軍隊的時候,有傳令兵傳回消息說選鋒軍傳來戰報。

公孫續心中有點疑惑,兩萬選鋒軍不是去追殺匈奴潰軍去了嗎,怎麼將戰報傳到這裏來了。不過,片刻之後公孫續就釋然了,當初他留下一萬選鋒軍從五原潛伏進草原,後來他們截住了匈奴右穀蠡王的部隊,再之後就是協同文醜一舉擊敗右穀蠡王部隊。

那一戰之後,文醜也和他們失去了聯係,現在看來,應該是這一萬人了,這一萬選鋒軍裏也有六名校尉,其中還有公孫續的堂兄公孫源,對於自己這個堂兄,公孫續還是很放心的,至少他就沉穩,可靠。

閱覽過戰報後,公孫續不禁哈哈大笑道:“好,一萬選鋒軍最終將右穀蠡王部隊給擊潰了,哈哈哈,這些家夥沒有墮落我選鋒軍的名號。

來人,燃燒火堆示警,明日天亮就點狼煙召集選鋒軍。鮮卑不識時務,我就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北疆軍的凶悍。公明,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你立馬從軍中挑選一萬精銳騎兵,準備隨我巡視草原。”

一萬騎兵當然不足以讓草原其他部落懼怕,不過要是加上一萬選鋒軍的話,這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

公孫源他們的這一萬選鋒軍這些天一直在追殺右穀蠡王的潰軍,將近四萬匈奴大軍潰敗起來也是驚天動地,右穀蠡王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在短時間內召集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