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共討荊州1(1 / 2)

一旦決定要討伐荊州,孫堅就下令部下們盡早進入備戰狀態。荊州和江東早就成了死敵,正如孫堅說的,他要打荊州,壓根就沒有想過要靠袁術,哪怕袁術沒有給他來這封信,他遲早也要率師去找劉表的麻煩。

之前會盟結束之後,孫堅在半路上遭遇劉表伏擊的那次就決定了荊州和江東的對立局麵。回到自己的地盤後,孫堅就一直在準備,不論是於公還是於私,荊州和江東已經不可能握手言和。

孫堅是個有仇必報的性格,他跟劉表本就是死仇。而且,孫堅現在的地盤是在江東這一塊,但他暫時又沒有完全拿下整個江東,他想繼續發展的話就必須跟荊州搶地盤,跟荊州比起來,江東還是很貧瘠的。

地理位置決定了雙方的對立局麵,孫堅又不是一個純粹的匹夫,他又不會拿軍事當兒戲,若不是想想北發展,他也不會跟荊州這麼死磕。

他也明白,要想壓製住甚至擊敗荊州水師,自己這邊就必須訓練出更加精銳的江東水軍,畢竟荊州水師成名已久,劉表又有富裕發荊州作為後盾,要想超過荊州水師,這的確是個很難的任務,故而回到自己地盤後,孫堅就全身心投入到水軍建設中去。

除此之外,他也沒忘要訓練出荊州沒有的騎兵。或許這正應了那句敵無我有,敵有我優。要不然,僅僅依靠水軍的話,孫堅也覺得很難讓荊州軍惶恐。隻是孫堅自己對騎兵沒有什麼建樹,因此這個任務就交給了長子孫策,好歹孫策還跟公孫續打過仗,他對騎兵的了解絕對比江東其他將領要多。

更重要的是,騎兵乃是步兵的克星,但騎兵的組建和訓練也相當耗費錢財,幾乎訓練出一個騎兵的耗費直接就抵得上訓練四五個步兵的耗費了,而且,戰馬也極易耗損,尤其是那邊很少有北邊那樣的平曠草原,稍微不注意,戰馬就容易陷在泥潭裏折斷馬蹄。在孫堅看來,若是真訓練出如此強軍,就必須要將他緊緊抓在手中,除去孫策,孫堅的部下中再也沒有更合適的人去統帥騎兵。

孫策對騎兵的組建也是盡心盡力,尤其是從北疆演武回來之後,孫策帶回了大批戰馬,這就加速了他的組建騎兵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孫策手上已經有三千精銳騎兵,這已經是江東財力的極限了。

三千騎兵,若是放在北疆或是草原,恐怕一般的小部落都看不上,但這是在江東。自古南舟北馬,地理環境決定了兵種的優勢,荊州和江東的情況差不多,劉表在為這麼多年都沒有想過要組建騎兵,這一步,卻被孫堅搶先了。

孫策組建騎兵的辦法基本跟公孫續教授的差不多,同時,為了保證這支王牌的戰鬥力和忠臣度,孫策想自己父親申請讓這三千騎兵成為自己的親兵,也就是說,這是屬於孫家的騎兵,其他軍中將領無權統帥。

對於這一點,孫堅也很是同意,畢竟是花了這麼大價錢才訓練出來的騎兵,孫堅也怕這樣的強軍會出現什麼問題。

在訓練騎兵的同時,孫策也建議自己父親要加強戰船的改造,不要一味的去模仿荊州水師的戰船,這一點得到了軍中大多數將領的讚同。要想超過對手,就不能隻按著對手的路線走,必須跳出圈子跑到對手前麵去。

有關於戰船改進的工作也主要由孫策負責,不過,為了加強自己幾個兒子的能力,孫堅將自己的兒子孫權派去協助長子孫策,有道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兩兄弟聯手,也確實在這方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當然,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孫策在北疆演武大會時從公孫續那討要來的一些造船資料,或許這些資料在公孫續那看來並不是很重要,但對於孫策來說,這簡直就是指引了他的方向,再加上孫策也效仿公孫續善待士卒,提高船工待遇,同時招募流民參與建設,故而,整個江東在這段時間都呈現出一股生機。

袁術的這封信隻是一跟導火索,這直接就點燃了江東和荊州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矛盾。對於孫堅來說,這確實是他出兵的最佳時機,若是讓江東獨自麵對荊州水師的話,這確實是不小的壓力,但他現在有了個盟友,在一定程度上絕對可以牽製荊州不少的兵力。

一切準備就緒後,孫堅就派黃蓋安排戰船,裝上糧草戰馬,挑選吉日發兵。但是由於騎兵和水軍不可能走同一條路線,故而孫堅打算自己先率水師出發,長子孫策領精銳步騎五千人作為偏師。隻不過,在進入荊州之前,騎兵和水軍還是不用分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