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妍在病中對漢武帝說:“陛下朝政荒廢已久,趁賤妾臥病期間,務必專心國事,賤妾也好安心養病,暫時不必見麵。”其實,她是不願漢武帝看到她的病態。
漢武帝采納了李妍的意見。但是,十天半個月過後,漢武帝實在忍不住思念之情,特來到李妍寢宮探視病況。李妍聽到皇帝駕到,因為身子還未痊愈,連忙用錦被蒙住頭臉,漢武帝驚問:“何以不願見朕?”
李妍在錦被中泣不成聲地答道:“身為婦人,容貌不修,裝飾不整,不足以見君父,如今久病未愈,蓬頭垢麵,實在不敢與陛下見麵。”雖然疾病纏身,但是她依然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柔情,使漢武帝不禁動情。
漢武帝堅持想看一看,李妍卻始終不肯露出臉來,即使漢武帝以賞賜黃金及封贈李妍兄弟官爵作為交換條件,李妍仍執意不肯,隻是在錦被中嗚嗚咽咽地說:“倘若妾一病不起,我們的孩子以及我的兄弟,希望陛下多加照應。”這話讓漢武帝聽起來心動情動。
漢武帝悵然若失,心痛如絞,再請李妍一露芳顏,但是李妍卻淒切地大哭起來,轉身向裏麵,以難言的隱痛謝絕了皇帝的要求。
漢武帝有生以來想取就取,想奪就奪,哪裏承受過這樣的冷落待遇,自然感到有些憤怒與無奈,隨即站起身來,拂袖而去。漢武帝離開後,宮女們圍攏上來,都說如此對待皇上,怕要大禍臨頭。
李妍掀開錦被,對宮女說:“凡是以容貌取悅於人,色衰則愛弛;倘以憔悴的容貌與皇上見麵,以前那些美好的印象,都會一掃而光,還能期望他念念不忘地照顧我的兒子和兄弟嗎?”
宮女們半信半疑,然而以後的情形果然不出李妍所料,她確實是有心機與謀略!
李妍死後,漢武帝傷心欲絕,以皇後之禮厚葬,並親自讓畫工繪製他印象中的李妍形象,懸掛在甘泉宮裏,旦夕徘徊瞻顧,低徊嗟歎。由於對李妍鍾愛有加,漢武帝將李延年提升為協律都尉,對其弟李廣利更是關愛,封為貳師將軍。
另類思念
李妍死後,漢武帝茶不進、水不飲、飯不吃,萬分思念,聽說山東有一位名叫少翁的方士,能夠召神喚魂,特命人千裏迢迢地把他接進宮來設壇作法,希望能夠再見李妍一麵。
方士在宮中折騰了三天三夜,燈燭輝煌,歌聲喧天,到了第三天午夜時分,正值月圓,漢武帝坐在紗帳重帷中,忽然燈燭盡滅,浮雲掩月,一片朦朧中,遙見另一紗帳中,隱約有一美人,端坐床上,手挽秀發,模樣神態與漢武帝魂牽夢索的李妍一般無二,漢武帝急呼:“夫人!你想得我好苦!”連忙趨前審視,可惜芳蹤已遝。
縱使這樣一種虛無飄渺相見,也讓漢武帝深戀不已,作詩為紀念:“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姍姍來遲”成語就出自於此。
《拾遺記》則說,漢武帝找的方士名叫董仲君。董仲君花了十年功夫,才在海外找到能夠讓魂魄依附的奇石,刻成李妍的模樣放在輕紗帷幕之中,果然恍若李妍再世。武帝非常高興,想要走近“李妍”身邊,董仲君卻說那石頭上有奇毒,何況魂魄並非活人,因此隻能遠看不能靠近,漢武帝大失所望又相思難耐,隨後便修築了夢靈台,用來祭祀李妍。
民間更有這樣的說法,說武帝上了方士的大當,他隔著紗帳所看到的“魂魄”,與李妍沒有關係,隻不過是少翁等人表演的一場皮影戲而已。
無論世人怎麼說,漢武帝對李妍卻一往情深,即使在訓練海軍時也為李妍作悼歌,並教宮女歌唱:
羅袂兮無聲,
玉墀兮塵生。
虛房冷而寂寞,
落葉依於重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