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小夜曲一樣柔美的西雙版納(1 / 3)

從地圖上看,從綠春到江城並不遠,但這兩個縣城短短的地圖距離,幾乎花了我一天的車程,因為全是山路,繞來繞去還是在山上。上午9:30發車,到江城已經是下午3點了。

到江城的目的是到西雙版納,到西雙版納有兩條路,一條走易武古城,從地圖上看,是直線距離最近的路,一條走普洱市繞行到景洪市,路程比前者要遠一倍。

我當然想走近路。最主要是易武古城吸引著我,對古鎮古村我一直有異乎尋常的興趣和好奇。

下午3點,江城竟然就沒有到易武古城的車了,兩個車站都沒有,隻有到普洱的車,江城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值得我流連的,我隻能繞行遠路。

我買的是5點的票,碰運氣的是,4點的車開車時還有兩位乘客沒有來,於是調換到這班車,離開江城。

一路上山水秀麗,到處是竹子、芭蕉和綠色的樹木,還有草色青青的山坡,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了西雙版納的氣息。4個小時後,約晚8點,我到達夜色中的普洱市。

普洱市原名思茅市,有一陣普洱茶經過全國性炒作,價格暴漲,可能當地為了打造品牌發展地方經濟,將便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更名曾一度激起文化界人士的批評,但批評也罷,讚賞也罷,發展經濟畢竟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

普洱市素有“銀思茅”之稱,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連接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通道之一。這裏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被譽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這裏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

下車後,汽車站外就有摩托車,我問司機老街在哪裏?他說:“你是要到桂花井(音)吧?”

“老街是在桂花井嗎?”我問他,他說是的,於是,我坐上他的摩托車。

摩托車穿街過巷,帶著我來到一條老街,司機說:“這裏就是桂花井老街。”

其實這裏不過是一條小巷,在夜色中的小巷中溜達了一會,這裏並沒有那麼古老的建築和街景。

在桂花井吃完晚飯,我打了個的士,向汽車站奔去。的士司機姓秦,喜歡交談,一路上他對我介紹普洱市的風景名勝,最後我們談到普洱茶價格的暴漲暴跌,他對我說:“以後普洱茶永遠也見不到前期高價了。”

我對此論持有異議,他堅定地說:“以後永遠都沒有了那個價格了,隻會跌。為什麼?因為人人皆知普洱茶賺錢,種普洱茶的茶農越來越多,普洱茶不是稀有資源,貨源會越來越多,最終是大量的茶葉囤積起來,供過於求,就會跌價,以前是100多元1斤,現在隻要10元到30元了。”不過,他認為即使是跌價,也跌不倒茶農,最終的受害者是茶商。

普洱汽車站是我在雲南看到的最壯觀最漂亮的汽車站,這可能與近年普洱茶帶來的暴富有關。有了經濟實力,就可以修建最漂亮的汽車站,讓海內外客商一到普洱就對普洱的形象產生好印象,離開的時候,又可以通過美麗的汽車站讓客商把對普洱的美好回憶經久不息地留在大腦裏,以便回去後還對普洱作出美好的投資決策。這是普洱市領導的聰明之處。

深夜11點才坐上從普洱到景洪的豪華大巴,一路高速公路,到景洪時已經是淩晨。

西雙版納轄景洪市、猛海縣、猛臘縣和11個國有農場,總人口不過百萬左右,卻聚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等13個少數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

傣語“西雙版納”直譯為“十二千塊田”,實際上是指十二個行政區域。傣家人說西雙版納古時稱為“猛巴納西”,意思是“一塊神奇、美好的理想國土”。

傣族先民早在漢代就居住在雲南的西南部,唐宋時先後隸屬於南詔和大理國;元代隸屬雲南行省;明朝在這裏全麵推行土司製,明隆慶4年(即公元1570年),宣慰刀應猛把管轄區劃為十二個征收封建稅負的行政單位——版納,西雙版納之名由此而來。

景洪是西雙版納首府。從小我就看過有關景洪的電影,這裏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從小我就對這裏充滿向往之情。

第二天早晨起床後,根據我研究地圖和資料製定的行程計劃是先到南麵的曼飛龍白塔。但問到汽車站的路時,所有的人都建議我不要去那裏,有的說正在修路,路難行。有的說路程太遠,車票又貴。有的說曼飛龍白塔一點都不好玩,那樣的白塔在西雙版納到處都是,還不如去看附近曼聽公園的白塔。

坐車到汽車站的途中,一個40多歲的婦女上車,我給她讓座到裏麵坐。在車上,我和其他人談到西雙版納的景區,下車後,這位婦女特意追上來,告訴我汽車站往哪邊走,並特別叮囑我說:“不要到曼飛龍白塔,在修路,很難走,你可以到猛侖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