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津巴布韋藏金地——古埃及文明的又一輝煌(1 / 2)

失落的文明像嫋嫋青煙般從非洲內陸升起,絲絲縷縷承載著非洲土著的精華血脈伸展開來,在我們麵前彙成一道壯麗的天幕,瞬間映射出那曾經豐滿燦爛的文明。被它敏感而纖細的觸角牽引著,讓我們走進這個世界上唯一以考古遺址命名的國家——津巴布韋。

【大津巴布韋的奇特建築群】

位於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韋,那裏的古代遺址與位於北部非洲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一樣曆史悠久,閃爍著古文明的輝煌。

1868年的一天,歐洲的一位探險家正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堡東南約30千米的密林叢莽中追逐一隻野獸,偶然間發現了一座石頭城的殘垣斷壁,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大津巴布韋”。盡管當時這裏隻是一大片石頭城的廢墟,卻依然顯得神秘而尊貴,因年代不明而顯得高深莫測。

大津巴布韋遺址雖然飽經滄海桑田的變化,大部分已淪為廢墟,但仍然有一部分顯示著宏偉的氣魄,並且一直遺存至今。

作為主體建築,大津巴布韋最輝煌的一處位於山下的平地上。因為它外圍的城牆呈橢圓形,周長256米,內徑長89米,寬67米,被稱為“橢圓形大圍牆”。圍牆的頂上,雕刻著細長的質地堅硬的圖案花紋,有的拱麵頂端還雕刻著一隻形狀奇特的石鳥。圍牆裏麵建有圓錐形石頭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廢基,像是古代宮廷的遺跡。圍牆附近還有許多小的房屋,這些低矮的頹垣斷壁有可能是一般官員或仆人的住宅區。

在“橢圓形大圍牆”的外麵,有一連串形成堡壘的城牆。城牆內有錯綜複雜的通道、石階和走廊等。沿著一條陡峭縫隙中開鑿出來的石梯拾級而上,就可以來到另一處主體建築:衛城。

衛城建在“橢圓形大圍牆”旁邊約90米高的懸崖上,居高臨下,俯瞰著整個山穀。城牆隨著岩石而起伏,自然地與其渾融一體。衛城全部由花崗岩石砌成,構築堅固,氣勢雄偉。衛城內部有許多殘破的房屋和複雜交錯的通道。在這處遺址上,有冶煉黃金的痕跡。另有一處形似祭壇的建築,也許是古人們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

【神秘的實心圓錐塔】

在大津巴布韋遺址的建築群中,有一座神秘莫測也最令人費解的圓錐塔。這座塔高20餘米,它是用雕鑿成磚塊的平整花崗石堆砌而成的下粗上細的實心體,按一定的圖案線條規則地砌起。塔身沒有任何文字標記。石磚之間沒有黏劑結合的任何痕跡,石磚間的連接卻極為嚴密,其縫隙竟連薄刃也難以插進去。圓錐塔的外觀神秘新奇、精致美觀,而且堅固異常,不知經曆了多少歲月風雨的磨礪。

從1868年以來,一批批的歐洲探險家和科學家興趣盎然地來到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韋,而這座神秘的圓錐塔則是他們考察的首選。

英格蘭考古學家本特企圖尋找到圓錐塔的入口。他曾花費極大的財力和人力在圓錐塔的周圍挖掘了一條地道穿過圓錐塔,為此搬開了許多石塊,但發現塔是實心的。這個人口至今也沒有找到——也許它根本就沒有入口。這樣一來,考古學家們不禁疑竇叢生:這座直刺藍天的實心塔是幹什麼用的呢?

人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該塔的外表形狀與當地的糧倉相似,也許是個大糧倉。但由於整個塔是個實心的整體,根本就沒有用來貯藏糧食的空間,所以該設想不成立。也有人認為它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征物,是古代某種宗教儀式所用的,它代表某種蓬勃的部落精神或部落酋長至高無上的權力。但這些說法都沒有有力的證據,加上又沒有史料記載,因而缺乏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