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隼、鷹等猛禽盤旋飛翔,以它們銳利的雙眼一遍又一遍地對地麵偵察搜索,也企圖捕獲獵物充饑。偶爾,不幸的小鬆鼠、小野兔、小鳥被它們發覺並抓住,從此喪生。在綠草如茵的盆地中央,閃耀著一麵明鏡似的瀝青湖。瀝青湖不同於一般積水的湖泊沼澤,在湖底,南於岩層發生斷裂,瀝青受到地下岩層壓力而沿著裂隙上升,於是在地表的窪凹上彙集起來,遇上低溫,就凝同成熔膠狀,形成黏性很大的瀝青湖。
盈盈的積水吸引著到湖邊聚會喧鬧的飛禽走獸。笨重的猛獁象伸過脖子去汲水解渴,第一口清涼的“飲料”流進肚底,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它仰天長嘯一聲以後,往前跨一步,企圖到湖中間再痛飲一頓,沒想到前腳陷下去了。憑著在陸地上的經驗,它借後腳用力一蹬,想縱身躍起,不料反而更糟,四腳全都跌進黏糊糊的瀝青湖內。雖幾經奮力掙紮,咆哮助威,都無濟於事。精疲力竭後,隻得垂頭喪氣,等待著死亡的降臨。可憐的駱駝和野牛,也都遭遇過同樣的命運。
恐狼、劍齒虎、棕熊和山狗,聞聲而至。它們看到湖中的獵物,張開血盆大口,縱身一躍,敏捷地用匕首一樣的特有犬齒直刺獵物。為了爭食,各不相讓,結果有的四腳一滑,也跌進瀝青湖中,再用勁上爬,無非是徒費力氣,求生的希望終於破滅,半身陷進“泥潭”。這許多性情暴戾的禽獸,曾是陸上飛揚跋扈的霸主,此時到了窮途末路,與它們的獵物同歸於盡。這個不過0.14平方千米的“魔湖”,一下子成了可怕的天然陷阱。
隨著歲月的流逝,接踵而來的無知動物,年複一年地在此瀝青湖內遇難並被掩埋。它們的皮毛、肌肉雖已腐爛消失,但它們的骨骼、牙齒、蹄爪、堅角卻成為無數珍貴的化石。其中有一處不到20平方米,深約3米的岩層中就采獲到6000件以上比較完整的化石標本。古生物學家來到這裏,麵對著成堆化石,拍手叫好:“這是多麼稀罕的天然化石倉庫,這是多麼有趣的化石世界!”然而,任何價值連城的寶庫,尚未開發以前,總是默默無聞的。
【20世紀的化石博物館】
1951年,人們在瀝青湖的旁邊建立了一座專門的博物館,收藏了瀝青礦中清理出來的動物化石。到1972年,有一位叫喬治·佩奇的商人投資擴建了這座博物館,人們為了紀念他的貢獻,便把這座博物館命名為喬治·佩奇博物館。它的興建方便了科學家的研究,而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在這座博物館中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參觀者展示出來。
在漫長的更新世裏,在那片迷人而恐怖的瀝青湖中,有多少飛禽走獸就這麼無辜地葬送了性命,誰也說不清楚。多虧那些誤打誤撞的淘金者們,他們的發現不僅成就了考古學家對遠古生物的考察,也使得人類的寶藏史上多了一座價值連城的化石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