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一)(1 / 3)

第一課

文話一

文章麵麵觀

文章是記載世間事物、事理,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東西。每一篇文章有著內容與形式的兩方麵,某篇文章記載著什麼事物、事理,或抒述著什麼意思、情感,那事物是什麼樣子,事理是否真確,意思是否正當,情感是否真摯,又,那些事物、事理或意思、情感對於世間有什麼關係,對於我們有什麼益處:諸如此類是內容上的探究。同是記載事物、事理或抒述意思、情感,在文章上有多少方式,怎樣說起,怎樣接說下去,什麼地方說得簡單,什麼地方說得繁複,到末了又怎樣收場,以及怎樣用詞,怎樣造句,怎樣分段落,怎樣定題目,加標點:諸如此類是形式上的探究。

每讀一篇文章該作內容的與形式的兩種探究。文章的內容包括世間一切,它的來源是實際的生活經驗,不但在文章上。至於文章的形式純是語言、文字的普通法式,除日常的言語以外,最便利的探究材料就是所讀的文章。

中學裏國文科的目的,說起來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的隻有兩個,就是閱讀的學習和寫作的學習。這兩種學習,彼此的關係很密切,都非從形式的探究著手不可。

從古到今,文章不知有多少,讀也讀不盡這許多。取少數的文章來精讀,學得文章學上的一切,這才是經濟的辦法。你讀一篇文章的時候,除內容的領受以外,有許多形式上的項目應當留意;對於各個項目能夠逐一留意到,結果就會得到文章學的各部門的知識。

一、這篇文章屬於哪一類?和哪一篇性質相似或互異?這類文章有什麼特性和共通式樣?(文章的體製)

二、文章裏用著的詞類,有否你所未見的或和你所知道的某詞大同小異的?(語彙的搜集)

三、文章裏詞和詞或句和句的結合方式有否特別的地方?你能否一一辨認,並且說出所以然的緣故?(文法)

四、文章裏對於某一個意思用著怎樣的說法?那種說法有什麼效力,和別種說法又有什麼不同?(修辭)

五、文章裏有什麼好的部分?好在哪一點?有什麼壞的部分?壞在哪一點?(鑒賞與批評)

六、這篇文章和別人所寫的同類的東西有什麼不同?你讀了起什麼感覺?(風格)

七、從開端到結尾有什麼脈絡可尋?有否前後相關聯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幹?哪些部分是旁枝?(章法布局)

別的項目當然還有,以上所舉的是最重要的幾個,每個項目代表文章的探究的一個方麵。能從多方麵切實留意,才會得到文章上的真實知識,有益於閱讀和寫作。

文法一

字和詞

一篇文章是用許多單字連綴成功的,用一個個的方塊的單字結合而成一篇文章,這裏麵就有許多條件。一個單字本身往往意義不定,要和別的字拚合起來擺在句子當中看,才會明白。例如一個“會”字一個“的”字,單獨寫在這裏意義就不確定,要和別的字拚合,放到句子當中去,才顯出它們的一定的意義來。

單字列入句中的時候,成了句的成分,有的仍保存著獨立的資格,有的卻不然,和別的字互相拚合,另成一個意義了。這種句的成分,文法上叫做詞。

文章是由句結成的,句是由詞結成的。詞可以是一個單字,也可以是幾個單字,一個單字並不一定就是一個詞。有十個單字的文句,並不一定就有十個詞。

文法所討論的是詞與句的法則,字和詞的區別是先得分辨清楚的。

習問一

1.文選一與文選二的主要意思是什麼?這兩篇文章中哪幾句是最要緊的話?

2.試辨認下麵各詞的意味。

事實 事例 事情

管束 製止 監察

擾亂 搗亂 衝突 擾攘

3.下麵各文句,如果換一個說法,就成怎樣的話?

有的愛把帳目記在肚角裏,死的時候替他殉了葬。

新教育已經發現了曙光。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

4.文選一、文選二裏麵,你覺得哪幾句最好?為什麼?

5.把下列各單字,單用或和別的字拚合起來,造成種種的句子,使它們的意義確定。

算 頭 分 學 安

第二課

文話二

文言體和語體〔一〕

現在我國的文章有文言體和語體兩種。小學裏讀的都是語體文,一到中學校,就要兼讀文言體的文章了。

文章本是代替言語的東西,凡是文章,應該就是言語,不過不用聲音說出來而用文字寫出來罷了;言語以外決不會另有文章。所謂文言,其實就是古代的言語。

言語是會變遷的。古代的人依了當時的言語寫成文章,留傳下來,後代的人依樣模仿,不管言語的變遷不變遷;於是言語自言語,文章自文章,明明是後代人,寫文章的時候偏不依當時的言語,定要依古人的言語才算合式。因而就有了文言體。這情形各國從前也曾有過,不但我國如此。

我國現在行用語體文了,但年數還不長久,從前傳下來的書籍都是用文言體寫的,社會上有一部分的文章也還沿用著文言體。所以,我們自己盡可以不再寫文言體的文章,但為了要閱讀一般書籍和其他用文言體寫的文章,仍非知道文言體不可。

文言體和語體的劃分,越到近代越嚴密,這顯然和科舉的考試製度有關。古人所寫的文章時時流露著當時言語的分子,近代的文章,隻要是與科舉考試無關的,也常常可以在文言裏看出言語的成分來。文言和語體混合的文章,自古就很多。

舉一個例說,曲劇裏的詞曲大都是文言體,而說白卻大都是語體,白話的“白”字就是從這裏來的。這顯然是文言體和語體混合的明證。此外如演義體的小說,如宋元以來的語錄,如尋常家書等類的文章,裏邊都保存著許多言語的原樣子。

這文言體和語體的混合可以看作從文言體改革到語體的橋梁。

文法二

詞的種類〔一〕

許多單字連綴成句以後,單字的意義確定了,有的獨立成一個詞,有的和別的單字合起來成一個詞。詞才是句的成分。與其說句是用單字合成的,不如說句是用詞合成的來得妥當。

詞有下麵的幾種。

一、名詞這是事物的名稱,不論有形無形,凡是我們所能用五官接觸、用心憶念的東西,都用名詞來表出。如

書 球 生活 知識 火車 糖 胡適

差不多先生 《三國演義》等列入句中作事物的名稱用的,都是名詞。

二、代名詞這是用來代替名詞的。事物原各有名稱,但有時事物擺在麵前,指示一下就夠了,不必用本名;或者已見於前,也無須再用本名。這等時候都可用代名詞來代替。如

你 汝 吾 我 他 之 她 它 這個 那個

這裏那裏彼此等在句中代替事物的本名的,都是代名詞。

三、動詞這是用來表示事物的動作的。如:

知 戰 買 望 生 死 答複 批評 試試       搖搖等在句中表示事物的動作的,都是動詞。事物的動作有兩種性質,一是動作的影響及不到別的事物的,叫自動;一是動作的影響及到別的事物的,叫他動。因此,動詞也有自動和他動的區別。如

張英領兵至牛渚,積糧十萬於邸閣。孫策引兵到,張英出迎,兩軍會於牛渚灘上。在這裏麵,“至”“到”“出迎”“會”所表示的是不影響別的事物的動作,都屬於自動詞。“領”“引”影響到“兵”,“積”影響到“糧”,都屬於他動詞。他動詞下常帶事物的名稱,叫被動詞。

又有一種詞,本身並無動作的意味,但在句裏麵卻是擔任動詞的職務的,文法上通常叫做同動詞。語體的“是”字,文言的“為”字,就常有用作同動詞的時候。如:

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這句話是頑皮的。

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

上麵所舉的三種詞在句的構成上最為重要,有了這三種詞,簡單的句就可以造成了。例如:

徭怒。(名詞一、自動詞一)

孫策出馬。(名詞二、他動詞一)

眾視之。(名詞一、代名詞一、他動詞一)

哪個是孫策?(代名詞一、名詞一、同動詞一)

習問二

1.文選三、文選四裏麵混合著語體和文言二體。哪些是語體的分子?哪些是文言的分子?

2.就下列文字中指出名詞、代名詞和動詞來。

中華民國的擾攘不出二途,即文人爭國會、武人搶地盤是。從前在北京時,朋友間閑扯談,有人研究這現象的原因在什麼地方。我毫不遲疑的答複他,說這是因為國會議員與督軍們都沒有踢過球的緣故。

3.辨認下麵各文句中所含的動詞,指出自動、他動和同動的分別來。

孫策引兵到。

張英軍中大亂。

今之為學者如登山麓。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4.下文中如有代名詞,一一將本名指出。

策日:“吾夜夢光武召我相見,當往祈之。”

帳下一人高叫曰,“某願為前部先鋒!”眾視之,乃東萊黃縣人太史慈也。……徭日,“你年尚輕,未可為大將,隻在吾左右聽命。”太史慈不喜而退。

劉君亮要在山中靜坐。先生日,“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

第三課

文話三

文言體和語體〔二〕

假如這裏有兩篇寫同一事情的文章,一篇是用語體寫的,一篇是用文言體寫的,把這兩篇文章一句句一字字地對照了看,就容易看出語體和文言體的區別來。

語體和文言體的區別在哪裏?不消說在詞的用法和句子的構造上。從文言體到語體,詞的用法的變遷有下麵的幾條路徑。

一、由簡單而繁複有許多一個字的詞,文言體裏常常單獨用的,語體裏卻要配上一個字成為兩個字的詞才用。例如“衣”字,在文言體裏可以單用;語體裏就要加上一個字,成為“衣服”“衣裳”或“衣著”才明白。一個“道”字,在文言體裏常常單用的,有時作“道德”解,有時作“道理”解,又有時作“道路”解;語體裏就不能這樣含胡,道德是“道德”,道理是“道理”,道路是“道路”,要分得清清楚楚。語體用字比文言體繁多些,字所表達的意義比文言體明確些。

二、由繁複而簡單有一些字,在文言體裏原有好幾種解釋,一到了語體裏,解釋就比較簡單起來。例如一個“修”字有許多解釋,其中有一個是“高長”;可是語體裏隻在“修理”“修飾”等意思上用到“修”字,“高長”的一部分意思是被除去了。又如“戾”字的解釋,有一個是“到”和“及”的意思;語體裏的“戾”字,這個解釋也沒有了。可見同樣一個字,在解釋上,語體比較文言體簡單些。還有,文言體裏的代名詞是很繁複的,在語體裏卻很簡單。語體裏隻是一個“我”字,在文言體裏就有“吾”“我”“餘”“予”等字;語體裏隻是一個“你”字,在文言體裏就有“爾”“汝”“子”“若”“而”“乃”這許多;文言體裏的“是”“此”“斯”“茲”一串的指示代名詞,在語體裏隻須用一個“這個”或“這”就夠了。可見在詞的範圍上,語體比文言體也簡單得多。

三、由古語到今語文言體裏所用的詞有許多是語體裏絕對不用的,這由於古今言語的根本兩樣。例如文言體裏的“曰”,語體裏叫做“說”了;文言體裏的“矣”,語體裏改用“了”了。此外,文言體裏還有一類的詞,如作小馬解的“駒”,作小牛解的“犢”,在語體裏決不會單獨用,因為我們日常言語上早已不用這兩個詞了,要麼說“馬駒”“牛犢”,或者爽脆地說“小馬”“小牛”了。

句的構造的不同,當然有許多方式,最顯著的是成分的顛倒。“有這個”在文言體是“有之”,“不曾有這個”卻是“未之有也”;“你回上海”是“子歸上海”,“你回那裏去”卻是“子安歸”。這種成分顛倒的例子是常見的,都和代名詞的用法有關係。

文法三

詞的種類〔二〕

有了名詞、代名詞和動詞三種,已可造簡單的句子了。但句子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複雜的句子,除了名詞、代名詞、動詞以外,還得兼用別種詞。

四、形容詞這是限製事物的。我們見到一條狗,為了要和別的狗分別起見,單說一個“狗”字不夠,常加“大”“小”或“黑”“白”等字上去,叫做“大狗”“小狗”或“黑狗”“白狗”。這些加上去的就是形容詞。此外如

高 低 遠 近 深 淺 好 壞 黃 紅等凡是在句中用來限製事物、表示事物的性態的,都是形容詞。

五、副詞這是限製事物的動作和性態的。事物的動作和性態有種種的不同,例如說“天晴”,有“將晴”“久晴”等分別,說“山高”,有“很高”“還高”等差異。這些加上去的“將”“久”“很”“還”等就是副詞。此外如

更 又 非常 十分 快快 慢慢 已經 才等凡是在句中用來限製事物的動作的性態的,都是副詞。

六、介詞這是介紹別的詞來限製事物或事物的動作、性態的。有後介詞、前介詞兩種。擺在被介紹的詞的後麵的叫做後介詞;擺在被介紹的詞的前麵的叫做前介詞。

後介詞介紹別的詞來限製事物,它和所介紹的詞連在一起,等於一個形容詞。有“的”“之”兩個,語體常用“的”,文言體常用“之”。例如: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

你非我之敵手。

前介詞介紹別的詞來限製事物的動作或性態,它和所介紹的詞連在一起,等於一個副詞。最普通的如“把”“為”“以”“到”“在”“自”“至”“及”“比”“於”“與”“和”等都是。例如:

若孫策能於江東立業。

他在一個錢鋪裏做夥計。

心裏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鍾。

凡是在句中介紹別的詞來限製事物或事物的動作、性態的,都是介詞。

七、接續詞這是用來連接詞和詞或句和句的。兩個詞或兩句有關係的句子接合在一處的時候,用接續詞來連接。例如:

策與慈方才罷手。

他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

“與”字把“策”“慈”二詞連接起來,“和”字把“鼻子”“嘴”二詞、“氣味”“口味”二詞連接起來,這是詞的接續詞;“但”字把“他有鼻子和嘴”、“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二句連接起來,這是句的接續詞。凡用來連接詞或句的都是接續詞。

八、助詞這是用來傳達各種句語的語氣的,常擺在一句句子的末尾。如:

我便是東萊太史慈也。

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

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這裏“也”“吧”“嗎”三字所傳達的語氣,各不相同。凡是用來傳達語氣的詞,都是助詞。

九、感歎詞這是用來表出情感的,常獨立地擺在一句句子的前麵,如:

哼,你敢怎樣?

唉,事情不好了。

“哼”“唉”都獨立擺在句子的前麵,各表出一種情感。凡是這樣的詞,都是感歎詞。

詞的種類不出上麵所舉九種,普通叫做九品詞。有了這九種詞,任何複雜的句子都可以構造了。

習問三

1.有許多一個字的詞,文言體裏常單獨使用,語體裏卻要配上一個字成為兩個字的詞。試把文選五、文選六對照,舉出幾個例來。

2.文言體裏所用的代名詞和語體裏所用的不同。試就文選五、文選六把代名詞一一分別摘出,加以比較,作一個記錄。

3.文選六是用文言體寫成的,其中有沒有語體裏已用不著的詞或句法?如有,試一一舉出。

4.就九種詞每一種說出三個例來。再把這些例分別應用在句子裏,造成二十七句句子。

5.從文選五第一段把動詞一一指出,並且分辨出自動詞、他動詞和同動詞來。

第四課

文話四

作者意見的有無

凡是文章,都是從作者的筆下寫出來的,作者在自己的經驗範圍以內,對於一事、一物或一理、一情有話要告訴大家,這才寫出文章來代替言語。這樣說來,文章裏所寫的當然都是作者的話了。

可是實際上,我們的說話之中,有許多話是自己說的,有許多話並不是自己說的。例如說“昨晚十二時光景,東街一家木作店起火,延燒了許多房子,到天明才熄。據某人說,損失合計在五萬元以上。”又如說“我家有一幅新羅山人的畫,畫著幾株垂柳,柳岸近處泊著一隻漁船,一個老漁夫曲著身子睡在船梢,神情安閑得很。”火燒的話是關於事的,一幅畫的話是關於物的,這許多話,其實都隻是一種報告,隻要事和物是真確的,無論叫任何人來說都可得同樣的結果。把這些寫入文章裏,表麵上好像句句是作者在說話,但是作者隻擔任了據實報告的職務,並不曾說出什麼屬於自己的東西來。假如說“昨晚十二時光景東街一家木作店起火,延燒了許多房子,到天明才熄。據某人說,損失合計在五萬元以上。本城消防設備不完全,真可擔憂,我們應該大家起來妥籌保障安全的方法才好。”“我家有一幅新羅山人的畫,畫著幾株垂柳,柳岸近處泊著一隻漁船,一個老漁夫曲著身子睡在船梢,神情安閑得很。近來有許多人都讚美西洋畫,我卻喜歡這樣的中國畫,中國畫的價值全在詩趣,西洋畫在詩趣上和中國畫差得很遠很遠。”這裏麵就有作者自己的東西了。作者對於火燒,對於畫,在報告以外還發表意見,這意見才是真正的作者的話,叫另一個人來說,未必就是這樣。因為事物是同一的,而對於事物的意見人人可以不同的緣故。

在有些文章裏,作者從開始到完結隻是報告,自己不加意見,不說一句話。有些文章裏,作者在報告以外還附加著意見,說著幾句話。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要留心哪些是作者的報告,哪些是作者的意見,以及作者在文章裏究竟有他自己的意見沒有。

修辭法一

求不壞

關於文章的學問,文法以外還有修辭學。文法所討論的是詞和句的接合法式,修辭學所討論的是一般的言語的調整和運用方式。對於一節文章,看其中詞和詞、句和句的接合有沒有毛病,是文法上的事;看其中用語是否適合、完密、有力,是否能充分表出內容,是修辭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