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如伺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發展能力的無限動力(3 / 3)

那麼,父母應當如何做到尊重孩子的興趣呢?

1.善於觀察孩子,及時去發掘孩子的興趣

孩子往往會對自己喜愛的事物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父母要善於從孩子平時的言行舉止、行為表現等方麵去觀察孩子,及時地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

享譽世界的鋼琴王子郎朗在3歲時,父親就發現了他對音樂的獨特興趣與天分,隨後對其進行了悉心培養,盡可能地給他創造優越環境,最終造就了這位音樂天才。

2.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內心會產生一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會刺激他不斷努力,不斷追求。父母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利,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當孩子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的時候,他的激情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不可阻擋,家長隻需要扮演一個支持者的角色。

3.根據興趣,幫助孩子規劃未來

興趣有一定的持久性,持久性主要指興趣的穩定程度,興趣的穩定程度對一個人的學習、工作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未來方向和能否取得成就。父母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興趣,根據興趣幫助孩子確立目標,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給孩子規劃一個美好的未來。

五、下棋,孩子的頭腦體操

麵對眾多的興趣班,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有個好前程,總是選擇像奧數班、寫作班或者鋼琴班等,很少有幫助孩子選擇娛樂性的興趣班,比如說象棋班等。

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故事:

王晶在4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國際象棋了。在學習國際象棋的過程中,他對老師的話是言聽計從,老師教的東西都會老老實實背下來。但是,父母卻對他沒有那麼高的要求,父母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讓孩子去玩玩,知道走子的規律就可以了,不需要學得多麼精。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王晶第一次參加升級賽。到了比賽那天,王晶的棋走得非常慢,別的小朋友都出來了,他才下了沒幾步,最後超過了規定的時間,王晶一副想哭的樣子,淚水在眼裏打轉……

隨後,他又參加了幾場比賽,結果情況都差不多,父母看到孩子這樣,商量是否需要讓孩子繼續留在象棋班。如果就這樣放棄,父母又擔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最後,父母通過和孩子交談,從孩子的態度中找到了答案:王,晶並沒有主動提出不願下棋!

於是,每天晚上,爸爸都會抽出時間和王晶一起完成一次對局,哪怕是王晶輸了,不管哭成什麼樣,父母也從來不勸他。一段時間後,王晶的哭聲越來越輕,越來越少了,棋下得也越來越快了。

後來,在一次升級比賽中,王晶用了不到20分鍾就走出了比賽場。王晶贏了,這次的升級,也提升了王晶的自信心。

美國有科學家曾經證實,會下棋的孩子比從來沒有下過棋或者不會下棋的孩子在閱讀考試中的分數要高出10%,而學棋5年的孩子比那些沒有接觸過棋類的孩子在閱讀理解方麵足足高出4.3個學分,而在數學方麵竟然能高出6.4個學分。

這項研究成果證明了,下棋能夠保證大腦進行高強度的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孩子的視覺記憶力、注意廣度和空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不過,下棋能否對大腦造成良性的影響,那就需要看孩子是被迫下棋還是主動下棋。

在孩子學下棋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善於調整心態和行動:

1.照顧孩子的情緒

麵對孩子的輸贏,父母一定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太看重孩子的勝負和名次,特別是不能在孩子贏了之後大加獎勵,在孩子輸棋之後一味地指責和嘲笑。

2.體諒孩子的辛苦

孩子學棋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對一般的孩子來說,過早學棋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有研究結果顯示,棋類選手們在比賽中消耗的體能甚至不亞於一個拳擊手。所以,父母應該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給孩子鼓勵、關懷和讚賞,更要懷有一顆平常心。

3.陪孩子一起學下棋

通過這樣的方式父母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況,以便及時對孩子的狀態進行調節。

4.注重下棋益智的作用

並不是有天分才可以學下棋,任何一個孩子都有玩棋的權利,即使孩子沒有興趣,也可以玩,因為下棋有益智的效果。

總之,如果孩子對下棋有興趣,不妨讓孩子學學下棋,這對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提升。在孩子學下棋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懂得鼓勵、關懷、讚賞孩子,讓孩子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

六、培養孩子的書法興趣

很多父母都想培養孩子一兩個興趣,希望能夠讓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有一定的優勢。於是,各地大大小小的興趣班,像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孩子的興趣也是五花八門的,有學鋼琴的,有學小提琴的,也有拉二胡的,有學舞蹈的,等等。

如此多的興趣班,父母也發愁,到底該給孩子報一個什麼樣的興趣班呢?

我們一起看看一位睿智的父親是如何幫助孩子選擇的:

本來孩子的父親想給孩子報一個電腦班,但是,轉念一想,電腦不急,在孩子的爺爺的建議下,終於為孩子敲定了興趣班——書法班。

孩子從五六歲起就已經開始練習書法了,父親考慮的是孩子一方麵可以練好一手毛筆字,一方麵還可以通過練書法認識一些字,了解字的筆畫、結構及筆順等。

孩子最初練習的時候,執筆姿勢、寫字姿勢都是難題。從對漢字筆畫的擺布、黑與白的空間關係到初步審美眼光,可以說出哪些字寫得好、好在哪,孩子足足磨練了1年。

最初練習執筆的時候,父親給孩子買了一個沙袋,綁在他的手腕上,增強孩子的腕力。孩子的手都被磨破了,一開始還經常哭,父親並沒有因孩子的哭鬧而心軟,堅持陪著孩子一起練習。

就這樣,孩子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練習,回到家裏跟著父親練習,跟著爺爺練習。孩子有時候問父親:“爸爸,你說我為什麼要練毛筆字啊?剮的小朋友都在學電腦、學武術,你怎麼讓我練這個啊?”

父親說:“毛筆字可以修煉一個人的品性,你一定要好好練習,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代表了一個人的品性,一個人的修養。”

盡管孩子聽不懂父親的話,但是不得不繼續練習。孩子從楷書開始,每天練一練。父親每天都會讓孩子堅持練習,每天寫兩三張都行,絕不可以一次寫下幾張,然後好幾天不動筆。父親盡量控製孩子的練習時間,不讓孩子過於疲勞,要讓孩子始終保持對書法的新鮮感。

就這樣,孩子一練就是5年,最後因為升學等壓力,不得不退出興趣班,而這個孩子是在這個興趣班待的時間最長的一個。

很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練習書法,認為以後都電腦化了,基本上不用孩子寫字了,還不如學電腦有用。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麵的。

一般來說,經過一個學期左右的學習,孩子大致就能掌握書法的基本要領,有明顯的長進;如果能夠堅持練習兩年,那就達到了一定的書法水準。最顯著的收獲是: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鋼筆字也漂亮。除此之外,還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獲:

1.陶冶性情。鍛煉意誌

孩子剛學的時候,肯定會丟三落四,心緒浮躁,很難集中注意力,--·般二三十分鍾就很難坐住了。如果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就能夠平心靜氣地寫字,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都能始終如一地寫好。父母很容易看到這種效果:練過書法之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另外,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連續持久的練習,這就是在考驗人的意誌、毅力,所以,很多父母為了鍛煉孩子的意誌力,主張讓孩子練習書法,錘煉品性。

2.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勤於觀察、思考、總結的好習慣

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會逐漸學會觀察字的間架結構,通過臨摹字帖來學習如何運筆。孩子的這種思考習慣必將轉移到學習中去,對提高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父母在麵對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的時候,不妨選擇書法班,讓孩子從小練習書法,這對孩子心智的鍛煉、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幫助,對孩子的未來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