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培養孩子多方麵的興趣,讓孩子一專多能(2 / 3)

連教孩子鋼琴的教授都說孩子有很大的天賦,努力練習將來一定有所成就。但是,小雨卻一點也不喜歡彈鋼琴,她更喜歡寫作,但是,父母卻不想讓她寫作,隻希望她能彈好鋼琴。

小雨甚至連看電視、上網聊天的時間都沒有,除了學習、吃飯、睡覺,其餘的時間全部用來彈鋼琴。

9歲那年,小雨終於獲得了鋼琴八級的證書,算是修成正果了。

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體育課上,看到別的孩子在玩、在做遊戲,而自己隻是傻傻地坐著,看琴譜,自己除了會彈鋼琴,別的什麼也不會,學習成績在班裏都是倒數的,她覺得自己非常沒用,沒有自己的童年,沒有別人享有的樂趣,活著隻為了彈琴。看看自己的雙手,她越想越氣,竟然拿刀紮自己的手背,一刀比一刀狠,像是一種發泄,更是一種抗議。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彈過銅琴。父母不得不帶小雨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的建議就是:還給孩子童年,讓孩子自由發展興趣,讓孩子的興趣更廣泛一些。

從小雨的故事我們可以明白:過早培養孩子的專一興趣,會讓孩子失去童年,孩子的心理發展也不成熟,可能會造成心理畸形。所以,父母在培養孩子專一興趣的同時,一定要拓寬孩子興趣的廣度。

也有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興趣,為孩子報了好幾個興趣班。日的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為孩子將來成才做好準備。

小田的父母早在暑假前一個月就為小田報好了興趣班,就等著學校放假去興趣班上課了。其實,從心裏,小田一點也不想去興趣班,覺得太沒意思了,還不如去爬山,去海邊遊泳,那些所謂的興趣班,不是鋼琴就是繪畫,盡管自己喜歡,但是老像完成任務一樣,這就讓小田的興趣越來越淡了。

小田寧可在學校聽老師嘮叨也不願意去興趣班,那太痛苦了。但是,暑假還是來了。小田在父母的“押送”下,開始了暑假第一天。

上午學的是繪畫,小田心不在焉,想傍晚約小夥伴一起去公園裏踢球或者找幾個朋友去玩遊戲,總之就是不好好畫,結果一上午,隻畫了一幅黑不溜秋的畫,也不知道畫的是什麼,老師把他的畫舉起來讓興趣班的同學看,同學們哈哈大笑。

老師問:“這是什麼?”

小田對老師的做法非常生氣,於是說:“這是一個沒有太陽的世界。”

同學們又笑了。

下午小田去英語興趣班,小田跟著老師讀了幾句,覺得口幹舌燥,困意襲來,竟然趴在桌上睡著了。

一天下來,小田什麼也沒有學到,回到家急忙放下書包,跑出家門。父母通過跟老師溝通,發現小田一點也不願意上興趣班,但是錢已經交了,而且,為了孩子的前途,沒有興趣也得培養出興趣來,不然又怎麼能在社會上正足呢!

可想而知.小田的這種反抗方式並沒有收到效果,不得不硬著頭皮去上興趣班。

父母給孩子報的興趣班太多,反而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很多孩子本來對一些事物有很大的興趣,結果,因為父母的原因,興趣反被“興趣”誤,最後,從興趣濃厚變得非常厭煩了。

由此可見,隻培養孩子的中心興趣也不行,這樣孩子容易走極端,隻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也不行,這樣孩子沒有中心興趣,別的興趣也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所以,父母培養孩子的興趣,既要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義要培養孩子的中心興趣。當然,廣泛的興趣中能有一個中心是目標。

塔尖越高就越需要加寬塔基,在廣泛興趣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中心興趣才可高度發展。廣泛的興趣可以讓孩子獲得廣泛的知識,那麼,『f1心興趣可以汁孩子獲得更為專門、更加深刻的知識,發展一些特別的技能,譴孩子更富於創造性。

三、保持興趣的穩定性,培養孩子多方麵的興趣

孩子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麵對新鮮事物,孩子可以很快就被吸引過去,本來感興趣的事物也會因此而忘記。過段時間以後,再提起該事物或者看到該事物,孩子可能一點興趣都沒有了。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孩子正在玩一個遙控飛機,看到爸爸回來了,馬上撲向爸爸,看看爸爸帶回來什麼玩具。正好爸爸帶回來一個小遊戲機,孩子可能就會把遙控飛機忘在腦後,專心地玩遊戲機了。

孩子的興趣往往是朝三暮四,爸爸媽媽經常會被搞得暈頭轉向。其實,並不是孩子淘氣或者不聽話的問題,對很多興趣,大多數的孩子隻是“囫圇吞棗”,根本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就放棄了。說到底,孩子的大多數“興趣”,最初都隻是緣於一種好奇。

很多父母都在發愁,如何才能在保持住孩子穩定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多方麵的興趣呢?我們不妨一起看看謝軍的媽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國際象棋大師謝軍,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這個故事發生在她12歲那年。

那年,謝軍麵臨著要麼去棋隊走專業棋手的道路,要麼繼續上學放棄下棋的選擇。當時,她的心理也是非常矛盾的,既想去上學,更不願意放棄下棋,因為隻要她在棋盤前一坐,她的內心就會無比舒暢、興奮,相比而言,謝軍對國際象棋的興趣更濃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