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戈暢

“修一所房子,種一棵樹,生一個孩子,寫一本書。”

有一天,幾個朋友相聚,有人提議每個人都說說如今自己的理想。話音剛落,熙攘熱鬧的場所一下子靜了下來。誰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都已兒女繞膝,人過中年,早都被人生的負荷壓彎了肩骨,被無盡的旅途熬幹了言語,還談什麼理想?

“修一所房子,種一棵樹,生一個孩子,寫一本書。”曙明說,“這就是我現在的理想。”見我們幾個不甚理解,他解釋道:“修一所房子,就是希望付出我的腦力心力體力,坦坦蕩蕩地生活,清清白白地掙錢,給自己創造一個安身立命的港灣,使自己不要太委瑣;種一棵樹,就是希望因為我的存在,有一棵能夠讓父母遮風擋雨的樹,使父母不要太淒苦;生一個孩子,就是希望我不要扭曲兒子,希望兒子的一生別汙染了心中的那泓碧綠的湖,希望他笑是因為真的欣喜,哭是因為真的委屈,使孩子不要太無助;寫一本書,就是寫出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所悟,看看自己是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從無知走向充實,從浮躁轉為平和,從狹隘漸入寬厚,使將來不要太迷茫。”

聽完他的話,我們幾個不禁叫好。

一個人,雖然耳中鼓滿紛擾世界的喧囂,心靈卻忘不了幻想的天空;雖然腳步被世俗推著移動,思緒卻不住地回望悠然的白雲,不太容易。一個在類似交易所裏工作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固守心中的那塊高地,一篇又一篇地寫下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所悟,不太容易。

寂寞的遠方有多寂寞。

在再也沒有凍俊之虞逐步邁向小康的今天,寂寞就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痛苦,耐住寂寞就成了一種精神,一種品格,一種能力,一種超脫。真正耐住寂寞潛心於一種在別人眼裏枯燥乏味的事業的人不是很多,唯其不多才顯出這種精神的難能可貴。戰勝寂寞就是戰勝自己,隻有耐住寂寞的人才能最終走向廣闊的世界。

曙明不是名人,不是大家。可在我們的心目中,他是個人物。我們愛看他的作品,是因為他的所知所感所想所悟,正是我們的所知所感所想所悟。前幾年,幾乎每周的報刊上都有他的作品,我們爭著傳看,經常從報上看到他得獎的消息。這幾年,在報刊上看到他的作品少了,誰知他不聲不響地寫了一本如此好看的書。他讓我寫一篇序,我說我又不是領導,不是名人。他說:“領導那麼忙,哪裏顧得上這等小事;名人站得那麼高,哪裏知道我一個小百姓想什麼。“我不知道該寫什麼。我想疊一隻紙船放進他的心河,載送去我的祝願,祝願小船載著他一如既往地不要被迷離的世界誘惑,不要在茫茫人海中失落。

我這輩子能不能實現這“四個一”的夢呢?即使不能實現,哪怕有一點想法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