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紮克的父親是很有錢的,他希望巴爾紮克子承父業,去交易所工作。巴爾紮克幹了一個月,對交易毫無興趣,他覺得自己非常不適應那份工作,便毅然決然離開了那裏。父親威脅從此不再對他的生活負責,巴爾紮克說:“就是餓死,我也不去那該死的交易所。”他認定自己是為文學而生,為文學而存的。他在文學領域裏奮鬥了一生,成了名揚天下的大師。盡管他最終死於貧困潦倒。但巴爾紮克的名字,多少年來一直在文學的天空熠熠生輝。試想,如果當初巴爾紮克違心地聽從了父親的安排,他的一生大半是索然無味的,說不定會很痛苦,人類文學的天空將會少一顆耀眼的巨星。
並不是所有有目標的人和事都一定能取得成功,但有無目標至少是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甚至是一個必備條件。有了目標才有成功的可能和希望。沒有目標就連成功的可能都沒有。有目標的不一定成功,但沒有目標的一定不會成功。
選擇屬於自己的生活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誰也不可能離地三尺不食人間煙火地生活。人這一輩子得吃得喝得穿得住,得受不該受的氣,得看不該看的臉,得走不想走的路,得過不想過的河,誰都不可能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李後主的詞寫得那麼好,誰都承認他是一個天才的詞人,可命運偏偏讓他去當皇帝。結果成了亡國之君,自己的生活搞成一團糟不說,人民也為此遭受了深重的災難。生活中不少人追求的和得到的並不是自己的初衷,擅長經商的人偏偏在坐辦公室,結果如坐針氈;天生一副好嗓子的人卻在當什麼經理,結果心力交瘁……
誠然,由於社會生活的複雜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製,我們還不能夠完全憑借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選擇職業。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是無奈的、逼迫的、被動的。但心中有沒有目標在,結果是大不一樣的。
萬花筒一般的世界處處在誘惑我們偏離目標,浮躁而喧囂的世界時時在湮沒我們迷失目標,當誘惑的狂風大浪呼嘯著撲麵而來的時候,能否站穩腳跟擦亮眼睛堅守住自己的陣地耐住難耐的寂寞就成了一種精神,一種品格,一種能力,一種超脫。總結那些最終成功的人,莫不是能夠堅持自己的目標的人。隻有那些戰勝寂寞抵抗誘惑固守自己心中高地的人才有可能走向無限廣闊的世界。
馬在走,驢子也在走。因為馬有個目標,所以走出了長安走到了西天馱回了真經;因為驢子沒有目標,所以一輩子都在磨道裏轉來轉去,還以為自己踏上了萬裏征途。
沒有什麼比在回顧自己的時候,因為放棄了當初的目標而最終一無所獲更懊悔了。實際上,隻有我們當初堅持下來,說不定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
願我們的人生選擇好自己的目標,願我們不要輕易改變自己選擇的目標。隻要目標的旗幟高高飄揚,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感謝父母將我生在土炕上
朋友S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朋友約他去吃飯。飯間,朋友的一個朋友,據說是一個什麼領導的兒子,先講自己的“家庭官位圖”和“當代居官譜”:父親是某某局長,母親是某某處長,他自己是某某科長,眼下正平步青雲前程似錦。接著大談當代的官官聯係圖:某某是某某的兒子,某某是某某的兒媳,某某是某某的外甥,某某是某某的表弟……孤陋寡聞的S隻知道後麵的某某,而不知道前麵的某某,更不知道前麵的某某還是後麵的某某的兒子、兒媳、外甥、表弟……S想:即使這麼多的某某們與名聲顯赫的某某們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也未可厚非。誰也沒有規定領導的兒子就一定不能當領導,誰也不能斷定領導的兒子當領導就一定當不好。但使人不能忍受的,是那個官的兒子,說起這些的時候的那種眉飛色舞、沾沾自喜的神態,居高臨下、目空一切的表情,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口吻,糞土黎民、輕賤百姓的語調。更令人義憤填膺的是他最後竟說:“這就對了,就應當如此。這樣才能保證父輩開創的事業萬古長青。”見大家都不吭聲,他又說:“你們說窮人的品德好,還是富人的品德好?我觀察了多少年,隻有物質條件上去了,才能助人為樂,有好的品行。窮,會使人變得狼瑣,雞鳴狗盜,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斤斤計較。我為自己生在一個領導的家庭而自豪!”
同桌的一個平民出身的朋友忍無可忍,當麵質問他:“官的後代理應當官,清王朝老子當完皇帝兒子世襲,不是理所應當嗎!毛主席領導我們推翻三座大山是不是錯了?還有,你說富人的品行比窮人好,王寶森箅不算富人?品行比窮人好不好?比孔繁森這個‘窮人’好不好?”
在平民朋友的精神鼓舞下,S站起來指著那個官的兒子問:“說了半天,你是誰?是誰的兒子?你肯定不是毛岸英,他已經長眠在朝鮮了;也一定不是小布什,他這陣子正在美國忙呢。上蒼有眼,沒有使你成為‘首長’,否則,你不可能和我們在一起吃飯。要是你這個封建孫子因為生在領導的家庭而自豪的話,那麼我告訴你,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為自己生在土炕上而自豪。同時,我為自己和你這樣一個封建孫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而感到恥辱。”說完,S雙手抱拳,對請客的朋友說:“對不起,我不能和封建孫子在一個桌上吃飯!”說畢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