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故居是一幢兩進四開間的深舍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東麵兩開間自成單元,稱老屋;西麵同樣的兩開間後期買入,稱新屋。新老一牆相連,各有天井,渾然一體。門庭上掛著陳雲同誌書寫的“茅盾故居”匾額,門庭中放置著茅公的半身銅像。故居中有一間客堂是養蠶屋,茅公少年時代在此參與過祖母的養蠶活動,為他以後創作小說《春蠶》積累了素材。老屋第二進樓房後麵,原為一個園子,三十年代茅盾親手設計,建成三間書房,作為自己回鄉探親時的住所。據說小說《多角關係》就是在這裏寫成的。書齋前有一棵棕櫚和一叢天竺,綠格茵茵,春意盎然,據說是茅公親手所植。
茅盾故居的東隔壁,原為他童年讀過書的立誌小學,九十年代初修複後作為茅盾紀念館對外開放。如今的故居和紀念館,都根據茅盾家人的回憶恢複了茅盾童年時的原貌。
參觀完烏鎮茅盾故居,我感慨良多:恐怕正是這樣有靈氣的地方,才能誕生像茅盾這樣的一代文壇天驕吧!
再讀西湖
在“人間天堂”杭州的西南,有一大泓水光瀲灩、碧波蕩漾的所在,那就是西湖。
夏日清晨的西湖,梅雨初霽,霧靄蒙蒙。迷漫的晨霧像一大塊幕布,覆蓋在靜如處女的湖麵上,舉目四望,遠山近水皆匿身在輕煙一樣的曉霧中,朦朦朧朧,隱隱綽綽。水浪不興,波平如鏡。此時的西湖,正像浴中的西子。
待旭日東升,金光四射,霧靄盡散,環湖群山露出了本來的青翠色,鬱鬱蔥蔥,綠格茵茵。湖麵像灑滿了細碎的銀片閃爍著粼粼波光,此起彼伏,洋洋灑灑。在湖色波光的映襯下,遠處杭城的幢幢樓台更顯得耀眼醒目,生機盤然。
太陽越爬越高,斜射的金光漸漸淡去。此時的西湖湛藍如洗,清波浩渺。抬眼望去,青山隱隱,綠水悠悠,藍天碧碧,白雲飄飄。你不由不驚歎:真是人間仙境啊。
西湖的美景可以概括為一山二堤三島五湖十景。一山即孤山,是一座像翡翠一樣浮在西湖上的島嶼,宛若蓬萊,著名的樓外樓就坐落在這裏。二堤是即蘇堤、白堤。蘇堤始南終北,縱貫西湖;白堤自西而東,橫臥湖麵。蘇、白二堤猶如兩條綠色彩帶,飄逸於碧波綠水之上,將西湖分割成西湖、西裏湖、南湖、北裏湖、嶽湖五大水域。湖上垂柳依依,桃樹青青,飛鶯聲聲。漫步堤上,遠眺青山,近觀綠水,令人遐思無垠。著名的斷橋就建在白堤上,使你想起許仙與白娘子的美麗傳說。因孤山來的白堤到此而斷,又因雪後初晴,白雪皚皚,陽麵融化,陰處尚存,仿佛長長的白鏈至此中斷,故稱“斷橋殘雪”。蘇提更是風光旖旎,建有“映波”等六橋。信步蘇堤,除了腦際浮現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外,你不由感慨這位一生顛沛流離的文學家在建設和宣傳西湖上的傑出貢獻。
三島即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如三顆翠珠鑲嵌於湖麵。樓台亭閣,曲徑通幽,花團錦簇。特別是小瀛洲,又稱三潭印月。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竹陰夾道,疊石參差,垂柳拂波。站在島上,觀魚翔淺底,眺遊船如梭,真是美不勝言。
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西湖十景”:曲院風荷、柳浪聞鶯、花港觀魚、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平湖秋月、斷橋殘雪、南屏晚鍾、雙峰插雲。這些景點,或有綠水或有青山,或因動物,或緣植物,或為春色,或在秋景。或清秀,或雋永,或小巧,或雄渾,或渾然天成,或巧奪天工,各具特色,獨領風騷,令人目不暇接。
西湖之美,不盡在水,還在山色空蒙。環湖四周,靈隱山北高峰等奇嶺秀峰,群巒疊嶂。極目盡望,青翠撲麵,茫茫蒼蒼,連綿無際,使人心曠神怡。
西湖除物寶天華外,還因人傑而熠熠生輝。蘇堤最北處,黃牆綠瓦蒼鬆翠柏中長眠著婦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嶽飛,“還我河山”幾個大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保衛祖國前赴後繼。西泛橋西側的風雨亭旁,安葬著“鑒湖女俠”秋瑾。另外,於謙、徐錫麟等誌士的忠骨都長埋在美麗的西湖之畔。
西湖有燦爛的文化曆史,靈隱寺、飛來峰、摩崖石刻、文瀾閣、六和塔等,更給美麗的西湖平添了許多文化氛圍。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西湖在萬家燈火的照耀下,更顯得嫵媚動人。樓台軒榭倒映在湖水中,滿湖玉珠,流光溢彩。彩色噴泉和沿湖彩燈,將西湖裝扮得婀娜多姿。待到月上中天,月光、燈光、湖光交輝,月影、塔影、雲影相融,共托一湖金水。信步湖邊,涼風習習,酷熱盡褪,愜意之極。
走走看看,看看走走,流連忘返,一日下來,才覺饑腸轆轆。結伴到樓外樓,品龍井名茶,吃西湖醋魚,更有西湖獨有的宋嫂魚羹、叫花雞,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啊。
西湖之美,難畫難詩,非筆能窮,真想長留這裏。借用古人的話說:未能拋得西湖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荒原落曰
在柳園與敦煌之間,大片的荒漠包圍著星星點點的綠洲,其中很長一段是清一色的戈壁荒漠,2000年8月26日下午,我有幸乘車走過了這段路,親眼看見了荒原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