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散文卷(14)(1 / 3)

大潮湧到了我們等待的地方,濤聲震耳欲聾。在靠岸的地方,潮水洶湧地撲向江堤,又被大堤擋了回去,濺起的水花足有四五米高。大潮拉成一道筆直的潮線,從側麵看,好像有人推著一個巨大的水碌碡往前滾。人們紛紛拿出照相機拍照,爭先恐後地在大潮滾過的地方拍攝,可是那大潮哪裏是人能追得上的?

大潮過去後,江水還在倒流,整個大江沉渣泛起,可謂翻江倒海。好長時間後,江水才恢複平靜。這就是我看到的錢塘江大潮。

我看周莊

這幾年,周莊的名氣可謂越來越大了。凡是到上海、蘇州去的人,都以一睹周莊為快。都想看一看綠水環繞、嫻靜安謐的水鄉古鎮。去過周莊的人都感到詫異,在喧囂熙攘、熱鬧擁擠的大都市旁,竟有這麼一個幽謐安詳、俊秀美麗、古香古色、民風淳樸的所在,可以一掃你胸中的鬱悶與浮躁。更重要的是周莊保存下來的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可以引發你的幽幽思情,將你帶人一種遐想的沉思中。

古鎮周莊坐落在風光旖旎、水色瀲灩的江南水鄉,四周被澄湖、白蜆湖、澱山湖和南湖環抱,不折不扣的江南水鄉。在去周莊的路上,到處可見清波綠水,湖光粼粼。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呈井字形將古鎮分割形成了八條長街,有些街道實際上就是水道。

周莊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水鄉古鎮。明、清和民國時期的院第古宅保留下來的有近百座,磚雕門樓有六十餘座,貨真價實的江南古鎮。雕梁畫棟,飛簷畫壁,過街騎樓,依水牆門,濃鬱的古風給人恍若隔世的感覺。穿行在安謐的古巷水街,宛若走進了人間仙境。

周莊在曆史上的發展應該說得益於江南巨富沈萬三。沈萬三可以說是一個既有經濟頭腦又思想非常解放的大商人,周莊天然的水道在他眼裏是致富的絕好條件。他巧妙地利用白蜆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幹起了大買賣、大貿易,他自己富甲天下,也使周莊變成了糧食、絲綢、刺繡、竹器、腳爐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周莊迅速地發展了起來,商業的活躍又帶來了旅社、客店、飯莊的繁榮,因而就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值得品味的古建築。

周莊的美首先在古宅第建築。具有代表性的是沈廳、張廳、葉楚傖故居、迷樓等。

沈廳就是沈萬三後裔所建的七進五門樓的宅院,大小房屋一百多間,中軸線長100多米,占地麵積2000多平方米。沈廳由三部分組成:前部是停靠船隻的地方,有水牆門、河阜;中部為辦公、會客、辦理婚喪嫁娶之地,有牆門樓、茶廳、正廳;後部是生活區,有大堂樓、小堂樓、後廳樓。沈廳規模宏大,百餘間房舍互相連接,遂成龐大的走馬樓群。特別是正廳鬆茂堂氣宇宏偉,占地170平方米,磚雕木刻,栩栩如生。廳內梁柱上刻的蟒龍、麒麟、飛鶴、舞鳳,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正廳的磚雕門樓是五個門樓中最壯觀的一個,覆磚飛簷,習角高翹。其中一塊磚板上刻有近、中、遠三景,構圖之精巧,刻藝之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張廳為明代建築,係明中山王徐達之弟徐逵後裔所建。張廳的主要特點是“橋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對我們這些北方來的人來說,真是不可思議。穿家而過的小船,飄飄忽忽,輕輕盈盈,小船在家中慢慢蕩過,確實妙趣橫生。

國民黨元老葉楚傖的故居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匾額和楹聯。其中於右任先生手書的“青鞋布襪寒哉儒,內含勁氣雄萬夫”,充分說明了葉先生追隨中山先生革命,揮動如椽之筆抨擊軍閥、喚起民眾的精神。

周莊美的另一個特色是石橋,在縱橫交錯的河網上,星羅棋布的石橋隨處可見,有名的就有雙橋、富安橋、福洪橋等。名揚天下的雙橋由一座石拱橋和一座石梁橋組成。水連著水,橋連著橋。橋麵一橫一豎,橋洞一圓一方,很像古時候的鑰匙,所以又稱“鑰匙橋”。站在雙橋上,俯看交彙而來的銀子浜和南北市河,碧水悠悠,小船搖搖,藤蔓輕拂,清波嘩嘩,石橋無語……真是奏響了一首江南小曲啊!我國青年畫家陳逸飛曾以一幅油畫《故鄉的回憶》蜚聲海內外。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將《故鄉的回憶》重金買下,訪問中國時回送給了中國。後來這幅油畫又上了聯合國協會的首日封,雙橋從此走向了世界。

第三個令人難忘的就是周莊的水了。周莊是水的世界,不要說環抱周莊的湖泊了,鎮子內都到處皆水,周莊的街道實際上大多是水巷,曆史上人們出行大都乘船,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家家有船,嵌在水巷牆上的纜船石都是一種景色,每隔十來米就有一塊,形態各異,造型生動,有的球成奇獸,有的雕成怪禽,幾乎每一個都是一件藝術品,可見在周莊水和船的重要。在鱗次櫛比的樓台屋舍中,清清碧水彩帶一般飄來飄去,閃爍著碎銀子一般的波光。小船在水麵上輕輕地劃過,帶起花朵般的波紋。江南的雨本來就多,霏霏細雨飄來的時候,河麵上就籠罩著一層輕煙一樣的霧靄,樓台、瓦屋、石橋、流水、小橋都藏匿在雨霧中,時隱時現,朦朦朧朧,若有若無,真是一幅水彩畫啊。劃船女一邊劃船一邊輕唱著江南小調,聲音隨著槳櫓起伏,使你不知道是到了人間還是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