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瑪吉阿米的影子(13)(3 / 3)

我很想知道她在那棵樹下棲息時想了些什麼?是什麼力量最終給了她前行的理由?也許,在風中的眼睛裏,我的猜想隻可能徒勞無益。現代技術文明的力量可以縮短我們腳下的路程,可以把我們的身心無限的抬升到雲端,但我斷定,再高超的科學技術也無法升華我們的靈魂。在西藏,對於那些遠道而來的行走者,信仰簡直就像一張火車票或飛機票,一次虛榮的旅行如同短暫的披一次宗教的嫁衣……

長,從每一個地方走過,吹散了年年的傳說。

經筒,從每一個心靈轉過,累積了日日的蹉跎。

花朵,從每一個故鄉開過,凋謝了月月的鄉愁。

一個詩人看見一個朝聖者,如同看見女兒淚中最真實的一滴。一個作家遇見一群朝聖者,如同看見冰山在移動,殘雪消融。

在每個清晨和黃昏,西藏的每一次微笑和每一次痛哭,如同一首朝聖者的愛情詩蘊藏著天機——太陽每升起一次猶如每一個起點,天邊的第一縷陽光,從一個最淡的微笑開始,地上第一株新草遙望著看不到的地平線,周而複始,從一而終,他們就這樣在藍色星球上一路構築宗教,幾綹火亮的雲,再次將心胸拓寬,在世界的最高處上升。

聖潔的太陽毫不吝嗇地將熱情撒向這塊沒有陰影的高地,你怎能不產生膜拜和向往?神秘的佛像帶著遠古的記憶凝視著鬆耳石的光芒,你怎能不朝它一路仰望?那麼大的眼睛在藍色的宇宙之下冥頑,你怎能不邊走邊吟?謙卑的眾生保持著世世代代所流傳下來的姿勢,帶著無與倫比的敬畏與驕傲對著他們心目中宇宙的慧眼生生世世頂禮膜拜,從不停頓……宏偉的布達拉閃著耀眼的金色,撒向這些篷頭蓋麵的子民。於是,巨大的喜悅籠罩著虔誠的隊伍,無限的藏光再一次沒有因為他們的渺小而將他們遺忘在時光之外……這種如大自然一樣的淳樸信仰吸引了許多敏感而焦慮的人背起行囊出發,他們渴望獲得指點,渴望融入這片聖域,他們幹涸的心靈需要得到冰雪的浸漬,他們蒙塵的靈魂需要得到佛光的清潔。

但他們不是朝聖者。

於是,有人在鷹的翅膀上刻下:西藏,我生生世世的故鄉!

於是,有人在十萬經石上堆積:西藏,我前世的鄉愁啊!

也許,朝聖的魅力不在最後達到終點的喜悅,而永遠在於通向無限遙遠的路上。我不是朝聖者,也不是遊客。但我從事的職業猶如朝聖,我在文字的世界裏一次次對自己也對命運說——絕症或哀榮都不必印證,也不必傾訴,因為心靈與心靈之間是不可以複製的,因為血液與遭遇注定是不同的,所以屬於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也就隻能唯獨任其享受孤獨——唯你才有那樣不屬於遊客之怨的天晴和下雪,那樣連綿多日的秋雨飄散的瞬間,那時天上奔湧著烏雲,光線無邊的晦澀,卻清澈又透明,一種滄桑的清澈與透明,就像寺院裏麵曆代的修煉高人,即使永遠不能抵達,也要執著地向往寧靜致遠的境地——境地,原來就是超然,就是心靈的風雨疆場,在激烈的相持不下之後,你突然換一種方式,冥思苦想,頓生出另一個世界!

朝聖者如此,寫作者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