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泰山屹立於齊魯大地之上,以“五嶽獨尊”的特殊地位名揚海內外。人們常用“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成語來表達對東嶽泰山的崇敬。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為我國五嶽之一。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嶽。主峰玉皇頂在泰安縣城北,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有南天門、日觀峰、黑龍潭等名勝古跡。
南天門為登泰山盤道盡處,距極頂僅1公裏。南天門建於元中統五年(1264年)。《泰山圖誌》中有“磴道盤空,一關獨啟,而朝天有路矣”的記載。李白《泰山吟》中有“天門一長嘯,萬裏青風來”的描述。
日觀峰在泰山玉皇頂東南。為泰山頂觀日出之處。峰北側有巨石懸空探出,長約6米,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旭日東升”為泰山頂四大奇觀之一。日出時最初為一紅線,漸漸擴張,忽紅、忽黃、忽赭,雜以青天斑斑,似藍似白,絢麗多彩,蕩漾如波;久之紅雲下忽出現弓形,須臾呈半圓形,上升極速,瞬間躍出海麵,霞光四射。
黑龍潭在泰山西路。瀑布自山崖直瀉而下,有如白練懸空。崖下有一潭深達數丈,叫黑龍潭,潭上有長壽橋,長23米。橋下懸崖百丈,急湍奔流。
泰山又是曆代文人墨客登山抒懷的名勝。從山腳拾級而上,沿途的吟詠題刻俯拾即是,目不暇接。其間有我國現存最早的石刻“秦碣”,相傳為秦始皇詔書,據丞相李斯親筆篆書而刻。被譽為“榜書之宗”、“大字鼻祖”的《金剛經》石刻,在金石峪岩麵昭示於人。還有莊嚴氣派的唐玄宗禦書《紀泰山銘》等等。林林總總的詩文,加上古代農民起義遺址天勝寨等,以及孫中山泰安紀念碑、馮玉祥墓,供人們遊覽參觀的地方實在太多。
泰山自古是佛道兩教皈依修煉的重要場所。山寺相依,平添靈氣。紅門宮、鬥母宮、中天門、升仙坊、南天門,以及規模宏大的碧霞元君祠,或屹立在山峰,或安綴在平台,紅牆黃瓦與綠水青山相映生輝,幽澗雲靄與寺廟香煙繚繞升騰,既有晨鍾暮鼓,又聞鳥語花香,形成了僧與俗,自然與人文和諧統一的美好景觀。泰山融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與光輝燦爛的人文景觀於一體,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目錄,成為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