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1 / 1)

在1936年9月,為迎接紅二、四方麵軍北上抗日,由先到達陝北的紅一方麵軍組成西方野戰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親曆指揮下,將部隊分成兩隊人馬:在左權、聶榮臻率領的紅一軍團出固原;在程子華、徐海東率領的15軍團出海原。10月初,三個方麵軍的先頭部隊分別進入會寧地區,10月中旬,三大主力紅軍終於在會寧地區實現了大會師。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它標誌著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的勝利結束。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在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擴建的革命遺址,目的是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麵軍勝利會師,同時它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國家修建了會師紀念塔,隻為了紀念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50周年。同時,還在會寧縣大墩梁、慢牛坡修建了紅軍烈士陵園。1996年修建了“紅軍會師將帥碑林”。舊址的主要建築“會師樓”始建於明代,是三軍會寧會師的物證,也是會寧古城的象征。為了弘揚紅軍精神,會寧人民修繕了會師樓,擴建了革命文物陳列館,並於1986年建造了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正麵雕刻著鄧小平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麵軍會師紀念塔”十八個大字。塔內還懸有甘肅楹聯學會會長安維翰撰寫的對聯:“會一二四方麵紅軍,憶井岡舉旗,遵義籌策,大渡橋橫,金沙水拍,過草地,爬雪山,除腐惡,斬荊棘,長征途中三軍明良遇,將相和,肝膽相照,風雲際會;寧千萬億倒懸黔首,顧祖厲激浪,香林放彩,關川穗碩,青江風徐,去郭城,穿韓砭,越溝岔,翻坡寨,枝楊鎮上全民簞壺迎,袍澤與,詩文傳捷,酒看犒師。”會寧縣大墩梁和慢牛坡還修建有紅軍長征紀念碑。“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擺放著大量在紅軍會師期間留下的文物,如馬燈、銅壺等。

由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紅軍會寧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館名。“將帥碑林”和“會師碑林”共石刻展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彭德懷等9位元帥,徐海東、陳庚等8位大將,宋任窮、張愛萍、劉華清、張萬年、遲浩田等60餘位上將,孫毅、鄭維山等50餘位中將,百餘名少將和行政職務在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社會知名人士、老紅軍戰士,題寫的200餘幅題詞,是為了紀念紅軍會寧會師這一偉大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