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山川雄風(1)(2 / 2)

雲遮霧繞,宛如夢幻裏的仙境,這更增添了南迦巴瓦的神秘色彩。當地藏民說,隻有心誠的人才能一睹它的風采。曾有英國探險家在南迦巴瓦腳下苦等一個月都未能見到它的真容。地理學家解釋說,南迦巴瓦緊鄰雅魯藏布江大峽穀,來自印度洋上的濕潤空氣沿峽穀北上,從而造成峽穀兩側的高山被雲霧籠罩。

仰望南迦巴瓦,猶如一尊被白雲纏腰的天神。山頂雲海茫茫,偶爾露出山峰一角,轉眼又緊緊遮起。當地藏民相信,南迦巴瓦峰有一條通往天堂的路,雲起之時,是仙人們正在登臨山頂,去往天宮。

泰山:五嶽獨尊

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中,泰山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名山之首。雖然它並不很高——海拔1500多米,卻在中國曆史和文化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眾人皆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地理的最高峰;那麼,泰山則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峰。

泰山地處山東省中部,是黃河下遊地區的第一高山。與四周低矮的平原和丘陵相比,泰山巍峨雄偉、高大莊重的氣勢給人強烈的震撼力。泰山所在的齊魯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民生於斯、長於斯,泰山是他們生存的依托。

泰山古稱岱山、岱宗。“岱”在古代漢語中是“大”的意思,岱山即為“大山”。在先民心中,泰山就是最高大的山,後來逐漸被神化為中國山河的領袖。泰山麵積426平方公裏,主峰玉皇頂被100多座山峰環繞,山中又有98座山崖山嶺、102條溪穀,它們構成了氣勢磅礴的泰山山係。泰山風景秀麗,登山途中忽而峰回路轉,忽而豁然開朗;到達山頂,極目遠望,一切盡在腳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泰山的突出特點是人文與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泰山雄踞東方,而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極受古人崇拜,因而它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是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來勝地,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除了廟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2000多處摩崖石刻,其中“五嶽獨尊”成為泰山的標誌。

“五嶽”是中國五座名山的總稱,它們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五嶽起源於古代中國人對山川、大河的崇拜,傳說開天辟地的大神盤古死後,他的頭和四肢分別化成五座大山,是為五嶽。論海拔高度,泰山在五嶽中僅占第三位,在中國的大山中更是藉藉無名,那它為什麼會成為五嶽之首、山河領袖呢?原因在於封禪文化。由於曆史上曆代皇帝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泰山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它是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泰山上古樹名木眾多,其中有漢朝皇帝種植的漢柏六株,樹齡已達2100多年;還有1300年前種植的槐樹、500年前種植的鬆樹,等等。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評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黃山:藝術之山

黃山在中國曆史文化中具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向來被認為是中國風景最美的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山區,古時曾稱“黟山”。傳說中國人的祖先軒轅大帝在這裏煉丹,終於羽化升天。軒轅大帝即黃帝,唐朝(618—907)皇帝為紀念先祖,把“黟山”改名為“黃山”。

黃山奇峰會聚,有名的山峰有72座。其中,大峰36座,巍峨峻峭;小峰36座,崢嶸秀麗。每座山峰都是怪石嶙峋,造型奇特。

與奇峰、怪石相伴的是著名的“黃山鬆”——無論是懸崖,還是峰頂,處處都有青鬆點染。這些鬆樹幹曲枝虯,樹冠扁平,針葉短粗而稠密,葉色濃綠。峭壁怪石之上並無土地,它們把根深深紮於岩石的裂縫之中,靠石縫中僅存的土壤生存。黃山鬆在懸崖峭壁中傲然挺拔,在狂風暴雪中不畏嚴寒,顯示出極其頑強的生命力。人們來到黃山,不僅陶醉於它的美麗,更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精神。在中國文化中,黃山鬆成為“堅韌”、“頑強”的代名詞。

如果說石和鬆是黃山的骨肉,那麼雲海則是黃山的氣質神韻。雲霧起時,黃山主體被白茫茫的雲海籠罩,隻有突兀的高峰從雲中聳出。波起峰湧,峰林在雲海中時而顯露,時而隱沒,亦真亦幻,讓人仿佛置身於夢幻的世界。日出日落時雲海五彩斑斕,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