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的發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之一,同時也是人類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伴隨的必然發展。
人類從在地球上出現,然後能夠站立行走,再慢慢發展到今天,其間都離不開食物和水的存儲和運輸。而在這過程中所運用到的工具可以算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餐具的始祖了。但是往往我們在進食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思考這些餐具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沒有什麼相關曆史文化,又是怎麼開始發展,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哪些由飲食文化變遷產生的必然的情況所改變。
筷子
我國的餐具與世界上其他
其是西方國家餐具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國,甚至全世界最有特點的餐具就是常用的筷子了。筷子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發明。筷子的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筷子雖隻有兩根杆,卻有很多的功能:插、夾、挑、攪拌等。筷子不僅是一種獨特的餐具,還是我國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小巧簡潔,功能強大。在古代,那個時期,我們的祖先很喜歡將食物蒸熟或煮熟後食用,
但是又很難用湯匙完整地把菜從湯水中撈出來,於是他們巧妙地發明了一個簡單、便捷、易用的工具來幫助挑食,那時候人們管這種餐具叫作“箸”,由於使用很簡便,漸漸地適用人群範圍開始擴大,最後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主要的餐具。
筷子的發展階段也很漫長:在夏代,筷子的外形都還存在變化的情況。筷子成對出現是在商代。到了晚商,正是商紂王專製統治的時期,他要求部下們用象牙做筷子,這是中國飲食文化史早期我們所知道的最奢侈的筷子。在那個時候,筷子的出現使大部分中國人告別了用手抓飯的曆史,然後又促進了中國的飲食文化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筷子的發明運用到了很多的科學原理,例如,杠杆原理就是其中很顯著的原理之一。
我國人很喜歡用筷子,而且使用起來輕而易舉,但是對於許多對筷子感興趣的外國人來說就是大難題了,他們始終對筷子的使用方法很迷惑,怎麼也不能熟練使用。
筷子已經成為了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作為禮儀之邦,使用筷子的禮節也是不少的。例如,不能用筷子敲碗,用的時候不能把食指伸出來,不能把筷子直立插到米飯裏,吮吸筷子的頂部也是非常不禮貌不衛生的行為。
發展到今天,筷子的使用範圍已經不僅僅是作為餐具了。也有很多人會在節日或者旅遊歸來買一雙精致的筷子送給親朋好友。為了表示吉利,我們一般會把“筷子”諧音理解成“快子”,就是“快點得子”的意思,所以新婚夫婦們很會很樂意接受這樣的禮物,這在中國也已經成為一了種習俗。能工巧匠們還會把各種圖案雕刻繪畫在筷子上,使筷子成為一種藝術品。很多人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藝術筷子”,作為珍品收藏。筷子雖然體積不大,但是卻贏得人們的喜愛,有人做過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很有趣,即使質量很輕,但是在使用筷子的時候,許多關節和肌肉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瓷器餐具
瓷器的起源是在中國江西省,在高嶺地區,人們發現了一種高嶺土,於是製作了許多胎質細膩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