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騎駝樂舞三彩俑(1 / 1)

騎駝樂舞三彩俑是唐三彩的最高水平,其造型獨特,顏色亮麗有光澤。騎駝樂舞三彩俑與最重的青銅器後母戊鼎和最貴重的金縷玉衣、最精美的青銅器四羊方尊一起被稱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鮮於庭誨墓,現在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騎駝樂舞三彩俑的形象特別,騎駝樂舞三彩俑誇張的駱駝和人的比例,以唐三彩的工藝塑造了駱駝氣宇軒昂地馱著5個漢、胡的成年男人,其中4個人圍著中間的一個跳舞的胡人在彈奏,人們在發現的時候4人手中的樂器已經隻剩下了一把琵琶。根據考證,他們手中應該還有吹篳篥;另外2個人在擊鼓。唐三彩工藝以騎駝樂舞三彩俑得到了最高程度的體現。

騎駝樂舞三彩俑是根據當時唐朝的國情而製造的,唐朝時期,有很多外來人員擅長歌舞、音樂都常駐在長安城裏,有很多著名的歌者都是從這些人中產生的。安叱奴是中工安國出生的,安居在長安,被唐高祖任命為散騎常侍。唐憲宗時期的西域米國人米嘉榮是歌曲家。唐玄宗時期,康國和史國都進獻過胡璿女子進長安。還有曹國的曹保和善才、孫曹綱都是當時名噪一時的琵琶大家。其他諸國也都有很多樂師入住長安,為長安帶來不同類型的樂曲文化。

趣聞逸事

騎駝樂舞三彩俑的來曆

騎駝樂舞三彩俑是由長安百戲中的一個雜技節目引申來的。長安百戲流傳至今的雜技有盤杯、吞劍、走雲梯等表演,雜技班會在長安街的東市和西市中進行表演,也可以接受人們的雇傭進行表演。唐玄宗曾經召兩個雜技班子進宮表演雜技,以給宮中增添樂趣。

駱駝載樂的節目在當時的長安很受歡迎,一般的雙峰駱駝能承受住250千克,雙峰高度2米,想要馱載5個成年男子的話還是需要經過訓練才能達到,而在駝峰上平穩地彈奏音樂,並沒有圍欄等平台,表演起來也需要駱駝的配合,馴獸技巧也是節目中的一部分。

綜合起來,既有難度,又值得欣賞,所以在當時的長安大受歡迎。在唐朝時期的人們很熱衷於表現高空平衡,其中最為厲害的是幽州胡女石火胡可以站在10層彩繪坐床上載歌載舞。唐朝的人們馴獸水平也不一般,在大型節日裏,會有訓練有素的馬匹、大象等大型動物的演出。騎駝樂舞三彩俑也就是在這樣的藝術環境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