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激流勇進成大業(2)(2 / 3)

在研發管理上,以PMP(項目管理)為基礎,建立了有效的研發團隊考核、激勵機製,保障了技術產業化進度及公司的後續研發能力。

在生產製造中心,已逐步導入IPC相關技術標準,保證了公司產品質量穩定。

在營銷中心,除保持公安、安防等優勢領域之外,還大力擴展公路、交通等行業,ODM和出口外銷業務穩步增長。

公司在各部門全麵推行以KPI為基礎的績效管理製度,有效地對各層員工進行管理和激勵,目前公司工作環境良好,團隊工作氛圍積極、和諧,核心崗位員工流失率低於3%。

近年來,公司還采用了一係列管理舉措:建立績效管理體係,結果導向、關注過程:將勞動效率提升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根本方式,按照“高素質、高報酬、高關懷、高要求、高產出”的目標開展隊伍建設,以此實現投資者、企業、員工和社會的多贏;以技術創新和商用化技術為主要手段,提高產品附加值;以管理突破和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

持續發展回報社會

“永續經營,實業報國”——這是微創光電在創立之初既定的企業理想。以陳軍為首的創業團隊認為:應該將企業的發展,民族複興與國家富強聯係起來。國富方能民強,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

微創有一種很樸素的價值觀:不奢求單一的力量能夠改變什麼,改變多少,但是至少,應該心存光明——通過自己的一點點努力,為更多的人帶去一點點希望,哪怕這份力量很微弱。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那一刻的顫抖震動了全中國。

人們尚未來得及做出反應,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潰了,斷裂了,仿佛幾百枚原子彈在地殼中同時爆炸了,在強烈的搖撼中,樹木被連根拔起,建築物像雪片一樣崩落,電纜如同斷線的風箏一般在狂風中搖頭擺尾。幾十秒過後,方圓十萬裏之內民宅夷為廢墟,死傷無數,慘不忍睹,幸存者無不流離失所。

5月14日,“微創”公司黨支部聯合工會緊急召開了“關於開展支援災區賑災捐款的工作會議”。會上,“微創”各位黨員及工會成員積極提出支援災區的方案和計劃。經過討論,“微創”決定在公司內部開展一次“賑災募捐”活動。

15日下午13:00點,“賑災募捐”活動在微創光電大廳準時舉行。在創業團隊成員的帶領下,“微創”員工個個積極響應踴躍捐款,短短半個小時,現場就已收集人民幣23201元。就連在外出差不能參加現場捐款的員工,也通過就近的銀行將捐款彙到賑災專用賬戶。與此同時,公司駐外工作人員也積極參加當地政府和紅十字會組織的募捐活動。在此基礎上,微創決定以企業名義再捐贈人民幣30000元。

2008年5月16日,微創派出代表將全體員工捐贈的53201元善款通過湖北省紅十字會捐出。“微創”第一時間對汶川賑災的反應,不但獲得了微創員工的積極響應,也得到行業主管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

捐款汶川隻是“微創”回報社會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從2003年至今,“微創”一直在堅持著資助貧困學子繼續學業,7年來已累計捐助了近4000人次。

2003年,“微創”剛從“非典”危機中緩過氣來。雖然自己都還是個搖搖晃晃、走不太穩的“小嬰兒”,但是陳軍毅然決定從這一年開始啟動長期慈善計劃——“微創”無論盈虧,堅持每年都按上一年銷售額的固定比例提取慈善資金。

為了使捐款更有效得到利用,“微創”采取了與“江詩信愛心助學協會”合作的方式。持續多年資助湖北省的鄖縣、鄖西、十堰以及保康等地貧困中小學生及高中生300餘名,計3000多人次。

2007年通過與“麥田計劃”合作,成立“微創光電愛心基金”,共資助雲南、貴州、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等地近200名學生,計5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