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在推行政治、經濟方麵革新的同時,又在恢複發展中原封建文化方麵推行了許多措施,做出不少貢獻。為了恢複發展封建文化教育事業,耶律楚材在保護、任用社會人才,實行科舉取士,建立學校等方麵推行過不少措施。
蒙古軍在進攻中原的征服戰爭中,尤其是最初一些年中,掠奪和屠殺十分嚴重。隻有僧道等宗教教徒和工匠受到蒙古征服者的重視,免於被屠殺,生活上有所保障。所以,許多人為了能夠活命就假裝為工匠。1214年,保州(今河北保定)屠城之後,隻有工匠幸存下來。大文學家劉因也由於混入工匠中幸免於難,像他這樣冒充工匠的很多。他問其中一人技藝如何,那個人說自己隻是能拉鋸罷了。大學士劉因為了生存不得不冒充工匠,他的遭遇並不是個別的,而是整個中原地區當時封建社會的一般儒生及擔任過金朝各級官吏的士大夫階層的生活寫照。
1233年5月的一天,耶律楚材正在官府處理公事,家人耶律偉光進來稟告,說“家裏來一客人,正在家裏等著”。耶律楚材連忙跟耶律偉光回家,到了家中一看,來的客人不是別人,正是在燕京時候經常見麵的元好問。元好問是金末大文豪,楚材也好吟詩為文,所以和他比較熟悉。兩人見麵後,互相問候,雙雙坐下。耶律楚材問:仁兄怎麼千裏迢迢來到漠北?”元好問說:“你現在身居要職,春風得意,怎知我輩在中原所受迫害。”說著眼淚落了下來。耶律楚材也曾是金國官吏,後來應召赴漠北,現在身為蒙古國重臣,而許多金國官吏、士大夫卻在中原地區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
耶律楚材對元好問好言相勸,安排他住下。晚上,元好問睡不著,他心裏有事怎能睡得著呢?後來,他索性起來,點燃油燈,找出筆墨紙硯,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上耶律中書書》。信中的大概意思是,天下大事不是一個人能夠管理的,而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也不是一天就能培養成的。從長遠利益來看,耶律楚材你還是應該對南中士大夫給以幫助。然後元好問列出了一些名儒的名字。最後他寫道:“凡此諸人,皆天下民之秀,有用於當世也,……誠以閣下之力,使脫指使之辱,息奔定之役,聚養之,分處之,學館之奉,不必盡具,值粥足以糊口,布絮足以蔽體,無甚方費;然施之諸家,固己骨而內之矣。他日閣下來百執事之人,隨左右而取之,衣冠禮樂、紀綱文章,盡在於是,將不能少助閣下肖曹丙魏房杜姚宋之功乎……閣下主盟吾道,且樂得賢才而教育之。一言之利,一引手之勞,宜不為諸生惜也。”
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知識分子的處境是多麼的悲慘,他們的要求是多麼低!元好問對於耶律楚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能解救眾知識分子於水深火熱之中。耶律楚材也確實在保護、任用儒生、士大夫方麵,推行了不少措施。
第一,1230年(庚寅)12月設置十路課稅所時,耶律楚材奏請窩闊台任用的十路課稅使,每正副使各一人,全部都是儒者。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陳時可、趙盼、劉中、劉桓等。這是蒙古最高統治者大批任用漢人儒者的開始,也是一部分儒者的地位和生活環境有所改善的開始。在成吉思汗時代,隻對僧、道、伊斯蘭教、聶思脫裏派基督教徒等各種宗教徒給予各種賦稅的優待,而儒士卻不受重視,既不能免除賦稅,更沒有被選用為掌握大權的官員的機遇。
這些被稱為課稅使的儒士們,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宣德課稅使劉中是一位難得人才,他就任宣德課稅使後,就和副使劉桓輕裝趕赴宣德。宣德是由燕京到漠北的必經之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劉中到了宣德以後,沒有參加當地官員給他準備的酒席,而是自己拿錢從大街上買些充饑的食物來吃。他到任伊始,就著手調查宣德地區的物資供給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鼓勵農民興修水利,廣開良田;讓地方上有錢的大戶多納稅,減輕人民負擔。他在任時,受到農民的讚揚。
第二年秋天,在任用儒者擔任課稅使征收賦稅取得巨大成功後,耶律楚材便向窩闊台進說孔孟之道,給他講“天下雖得之馬上,不可以馬上治”的道理,啟發窩闊台了解任用儒者的重要性,並進一步建議窩闊台選用儒臣。1233年,蒙古軍攻下汴梁後,耶律楚材請求優撫儒者,窩闊台應允。後來攻取淮、漢諸城時,就以攻打汴梁為定例,對一些有名望的儒士進行優撫拉攏。
1235年,太子闊出率領蒙古大軍攻打南宋時,楊惟忠和姚樞隨軍出發,他們的任務就是在被占領區選取學者和收集書籍等。他們二人是奉耶律楚材之命行事的。這次南行他們帶回了趙複、竇默、王磐等名儒,同時楊惟忠也培植了一大批自己的私人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