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望之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又是當世名儒。他的死,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都說是石顯陷害致死。此時弘恭已病死,石顯代任中書令。他聽到這種議論,膽戰心驚,擔憂天下儒生群起而攻,就想出一個計策,前去結交一位經學名家,名叫貢禹,字少翁,琅邪(今屬山東諸城)人,以博通經義、品行高潔而聞名當世。宣帝時,征為博士,作過涼州刺史、河南令,元帝初即位,征為諫議大夫,多次向他詢伺政事,虛心聽取他的意見,貢禹鑒於連年歉收,郡國貧困,朝政腐敗,曾幾次上書抨擊朝廷奢侈,建議元帝選賢任能,誅奸邪,罷倡樂,修節儉,輕賦役。這些建議多被元帝采納。朝臣多仰慕貢禹,樂於同他交往。石顯要結交貢禹,不是因為貢禹提出的建議利國利民;而是要借助貢禹的盛名,來掩蓋自己的罪責。石顯登門拜訪,貢禹不便拒絕,隻好虛與周旋。為了討好貢禹,並標明自己為國薦賢,石顯多次在元帝麵前稱讚貢禹的美德,又薦舉貢禹為光祿大夫。後值禦史大夫陳萬年死,又薦舉貢禹繼任。這時,許多人都認為石顯能如此薦賢舉能,怎會嫉妒、讒毀蕭望之呢?貢禹雖多次上書元帝建議誅除奸邪,但卻無一次涉及宦官、外戚。這分明是貢禹以此表示對石顯薦舉自己位列三公的感激之情。這就是石顯借薦舉貢禹的美名給自己塗上一層脂粉,隱藏起凶相,裝飾成善麵,蒙蔽那些不知者或糊塗者的眼睛,以解脫害人的罪責,然而風頭一過,石顯仍專權橫行、凶相畢露。
正文 第31章 製造假像,偽裝薦賢(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