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1 / 1)

梁冀的權勢達到最高的程度,完全淩駕於皇帝之上。皇帝幼小,不能親政,臨朝的太後,又是他的妹妹,因此整個的漢家江山,幾乎成了梁冀的天下,生殺予奪,全憑他一人的喜怒。

就在李固、杜喬暴屍街頭的同時,曾說過“唯大將軍令”的胡廣、趙戒被立刻加封,做了馴順屈從的榜樣。百官升遷或者受召,都要先到梁冀府中,投書謝恩,然後才敢到尚書省履行公務。對於那些膽敢冒犯的人,梁冀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下手毫不留情,手段極其慘毒。

下邳人吳樹出任宛縣令,臨上任前,到梁冀那裏辭行。梁冀因為有許多黨羽在宛縣境內,便請吳樹多加關照。吳樹說:“那些奸邪小人,殺不勝殺,將軍身為國戚,居於高位,應尊崇賢良,共輔朝政。宛縣是個地域廣大的都市,也是曆史上人才輩出的地方。但我在您這裏坐了這麼長時間,沒聽您稱讚一個有德行的人,反而將為人不恥的入托付給我,實在讓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梁冀聽後,心裏老大不高興。吳樹到任後,將危害百姓的數十名梁冀門徒依法處死,由此招致梁冀的怨恨。後來,吳樹升任荊州刺史,又去梁冀府中辭行。梁冀假借設酒款待,在酒中下毒,吳樹出門後,便死在車上。

寧東太守侯猛,上任時沒有拜謁梁冀。梁冀便用它事為由,將侯猛處以腰斬的酷刑。

年僅19歲的郎中袁著,見梁冀肆意逞凶,不勝憤怒,便向皇帝上疏,曆數梁冀的罪惡。梁冀派人秘密緝捕,袁著改名換姓,又詐稱病死,還是沒能脫出虎口,結果被抓住活活打死。大學士劉常,是當世名儒,隻因他平日與袁著友善,便召他做大將軍府的小吏,加以侮辱。另外與袁革關係較密切的郝潔、胡武,原是太原名士,曾因入京上書而未拜梁冀,引起梁冀的惱怒,此時又被疑為袁著同黨,便命京都官吏送文書,捕殺二人。胡武及其家六十多入被殺。郝潔本來已逃亡在外,見梁冀趕盡殺絕,自知終不能免於一死,於是用車載著棺材,到梁冀府門外上書謝罪。書狀傳入後,郝潔服毒自盡,一家大小這才得以保全。

謀取大權之後的梁冀,充分地暴露了他的殘忍本性。無所顧忌地逞其私欲,對異己枉加殺戮,這就是縱容邪惡沉重的代價,也是陰謀家成功之後的必然結果。

梁冀生性多疑,忌賢妒能,即使對自己的兄弟子侄也決不放過。他的弟弟梁不疑,愛好經書,虛心待人,贏得許多士人的敬重。梁冀心中忌諱,巧施詭計,將梁不疑由中常侍降為光祿勳。又示意朝臣,推薦梁不疑的兒子梁胤為河南府尹。河南府尹,曾先後由梁冀、梁不疑擔任,本是常人難以奢望的職位,但由梁胤接任,卻極不適合。梁胤一名胡殉,時年16歲,容貌極醜,穿上官眼,更不像人樣,走在路上,人們見到府尹的這副尊容,無不譏笑。梁不疑看出梁冀不懷好意,深以為恥,於是讓出官位,辭歸府第,閉門自守。梁冀還不甘心,不願讓弟弟與賓客來往,便派人易裝探察,記下與弟弟往來者的姓名。南郡太守馬融、江夏太守田明,就任前拜訪梁不疑,被梁冀得到消息,暗示州郡,尋機誣陷,結果兩人都被處以髡、笞之刑,遠配朔方。馬融自殺不成,田明死在途中。

上自皇帝,下自大臣、手足兄弟,梁冀或誅殺、或侮辱。無所不用其極,幾乎是舉國上下,對他無不畏懼。自己公然做惡,又讓世人視若無睹,這便是梁冀所追求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