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在楊素的支持下,靠陰謀手段奪得帝位。開始對楊素自然以恩相視之,禮遇備至,各種賞賜更不在話下。但楊素的驕橫無禮使他逐漸感到難以忍受。尤其是楊素在平定漢王楊諒之亂後,更是居功自傲,盛氣淩人,由此煬帝愈加忌之。而且每當煬帝想起楊素協助他陰謀篡弑的過程,心理便感到很不自在:楊素既然能謀廢楊勇、加害文帝,難道今後能保證他不對自己下毒手嗎?另外,楊素那威風凜凜的派頭也足以令他畏忌。“一日,帝與素釣魚於池,與素並坐,左右張傘以遮日色。帝起如廁,回見素坐赭傘下,風骨秀異,堂堂然。“帝大疑忌”。所以,楊素“特為帝所猜忌”,雖“外示殊禮”,但“內情甚薄”。
對於煬帝的猜忌,機敏的楊素早已觀察到了,但他未動聲色。
大業二年(606年)七月,雖然年老但依然精神矍鑠的楊素突然病倒了。在楊素臥病期間,“帝每令名醫診候,賜以上藥,然密問醫者,恒恐不死”。對此,楊素心裏也完全清楚。終極的富貴,皇帝的猜忌以及疾病的折磨,此時已使楊素喪失了求生的欲望,他感到已不再有什麼目標能鼓舞自己為之繼續奮鬥進取了,他對人生已失去興趣。素又自知名位已極,不肯服藥,亦不將慎,每語弟約曰:“我須更活耶?”楊素終於一病不起而死去,結束了他功名顯赫而又充滿罪惡的一生。
關於楊素之死,還流傳著一種被煬帝謀害的說法:元德太子楊昭自長安來朝,突然死去;數日後楊素亦死,這都是煬帝所致。《雜記》雲:“初,太子之遘疾也,時與楊素同在侍宴,帝既深忌於素,並起一同至,傳酒者不悟是藥酒,錯進太子,既飲三日而毒發,下血二鬥餘。宮人聞素平常,始知毒酒誤飲太子,秘不敢言。太子知之,歎曰:‘豈意代楊素死乎?命也!’數日而薨,後素亦竟以毒斃。”但正史並無此說,姑錄之以存疑。
楊素死後,煬帝對近臣說;“使素不死,終當夷族。”此事後被楊素之子楊玄感聞知。他“自以累世貴顯,在朝文武多父之故吏,見朝政日紊,而帝多猜忌,內不自安,乃與諸弟潛謀作亂”。後玄感興兵叛亂,兵敗自殺,楊素諸子皆坐玄感罪而被誅殺。楊素沒能給他的子孫帶來永享的富貴,卻落得個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場。
楊素是曆史上著名的權奸之一。但他又不同於一般的權奸,而具有自己的強烈特色。他是隋朝的開國勳臣,又是隋朝的禍國元凶;他在戰場上不失為叱吒風雲的英雄,而在朝堂內又是一個地道的譖妄小人;他有非凡的風采和氣度,但又是一個貪侈營財的庸人。總之,楊素終未脫奸臣本色。這樣的奸臣,更發人深思,因而也更能增強人們剖析研究他的興趣。